【历史文脉】开眼界!千年前绵竹城墙砖的秘密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9-02    

近日,绵竹市文史专家宁志奇在“同心大讲堂”专题讲座中,讲到绵竹的历史、地理、文化特别是绵竹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沿革,备受各界关注。

宁志奇说,2004年,旌阳区黄许镇挖掘出汉代绵竹城墙砖遗址并出土“绵竹城”三字的铭文砖,成为当时的舆论热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绵竹县旧时“绵水出紫岩山”,汉时置县,三国归晋以后,将绵竹县改为晋熙郡,郡的治所就在今天的剑南街道、紫岩街道所在地。 

▲2023年8月30日拍摄于绵竹市博物馆的绵竹城墙砖,砖侧面有“绵竹城”三字的铭文

据民国八年版(1919 年)的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古蜀山氏地。周七国时,为蚕丛国西之附庸。秦惠王九年,遣张仪司马错伐蜀灭之,置巴蜀二郡。而隶属于秦蜀郡。西汉高祖六年庚子,分蜀地置广汉郡。今成都县领县十三,绵竹与焉。以其地宜竹,因名。东汉光武建武十二年春,帝遣吴汉由鱼涪津进拔广都,即双流分并入新津,臧宫拔绵竹。

从相关史料看出,绵竹在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绵竹县时,绵竹县域很宽,不仅包含现在的绵竹整个区域,还包括现在的整个旌阳区(旧德阳县全部)、中江县的北部和安县的西部地区,都属于汉代绵竹县的范围。当时的黄许仅仅是绵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现在的绵竹区域在汉代,甚至在汉代以前就是文明久远、物产丰富的地区了。

▲1919年的绵竹县志刊载的绵竹县沿革表

▲如今整理的绵竹县名一览

宁志奇说,绵竹又称古晋熙。南北朝的160年里,县名先后几次变动,如南武都、阳泉、孝水等,但是到隋唐大业二年以后就复称绵竹县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而黄许在汉代至三国时期作为绵竹县城仅有400年历史,今绵竹作为县名的历史长达1800年,而绵竹作为县名,已经沿用2200多年了。保存于绵竹市博物馆的有汉隶书体“绵竹城” 三字的城墙砖,表明当时那里仅仅是绵竹的一部分区域而已。据考证,该砖距今已有1700多年。

▲2019年拍摄于黄许镇——绵竹城遗址

出土绵竹城墙砖的黄许镇,是古“绵竹关”所在地。这个位置也就是三国的最后一战所在地,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为保卫蜀汉政权以身殉国所在地域。

1992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绵竹县志》记载:1912年,绵竹属川西道,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25日解放,属川西行署绵阳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绵阳专区,1983年8月18日德阳建市时,绵竹改属德阳市的县级市。1995年初,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绵竹撤县设市。

▲位于绵竹人民公园的杜甫诗碑

▲位于孝德镇境内的德茂路牌坊书有“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对联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劳动人民的智慧孕育了绵竹众多文物古迹。千年的习俗,世代的坚持沿续,亲情的融通,成就了绵竹和睦兴旺平安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