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墓在哪里?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8-17    

杨锐是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众所周知,在绵竹市人民公园内,有杨锐广场,还有一尊汉白玉的杨锐雕像,基座上铭刻有杨锐的简介。但是,却鲜有人知杨锐的墓地在绵竹市孝德镇清华社区众力湖水库旁边。日前,记者进行了探寻。

记者来到众力湖水库旁边,80岁的老农唐德成正在附近的田间劳作,听说记者要去一探究竟,他便带着记者来到不远处的杨锐墓地查看有关情况。

2023年5月24日拍摄

记者看到,在圆形的墓冢前有三块碑,其中主墓碑石刻的字迹完全脱落,左边的墓碑上字迹依稀可见,能看到“杨锐墓简介……1958年墓遭毁,1994年10月,经县人民政府迁建于南郊剑南湖今址,以资人民凭吊瞻仰”等字迹,右边的碑是1997年,德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德阳市级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杨锐墓,由绵竹市人民政府立。

今年7月4日,当记者再次来到众力湖水库旁边查看杨锐墓的有关情况时,上次给记者带路的唐德成老人还是在田间劳作。他告诉记者,10多天前,组上(社区)干部请他们清理过这里的杂草。

杨锐墓怎么会在众力湖水库(原名剑南湖)旁边呢?记者询问了绵竹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宁志奇。他告诉记者,戊戌变法后,杨锐的学生黄尚毅和杨锐之子杨庆昶等一同从北京偷偷把杨锐的遗体运回绵竹,当时埋葬在清道凉水井,也就是现在的南轩中学校园操场附近。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平整坟墓时,杨锐的墓被平整。

宁志奇说,1995年 ,绵竹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时,深挖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县上欲将众力湖(原名剑南湖)规划打造为公园。于是在这里迁建了杨锐墓,垒土圈砌石条,并立碑。1997年,这里被德阳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德镇党委书记侯科告诉记者,他们已关注到杨锐墓碑字迹脱落的情况,目前,正向相关部门打报告,并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看如何进行整治、维修或者迁建。

8月16日,绵竹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谢之战告诉记者,他们已获悉这一情况,并到杨锐墓地进行过查看,叮嘱孝德镇对杂草进行清理。按照文物保护单位有关属地管理的原则,德阳市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杨锐墓地,应该由孝德镇人民政府负责其维护、保养及安全工作。如果需要相关经费,向文物管理部门申报,批准其维护或修缮方案后,予以实施修复。

2023年7月4日摄

经过记者走访专业人士,并查阅多种绵竹历史资料获悉,杨锐,字叔峤,又号钝叔。祖籍江西,曾祖杨玉先由江西迁来四川,世居绵竹城内小西街。1857年出生于绵竹知识分子家庭,幼承庭训,从小树立报国爱民的思想。

杨锐青年时代就读成都“尊经书院”,潜心治学。学业经常名列第一。与兄杨聪“以天下为己任,莫将青史让前贤”共勉。短期内写出多篇文章。成年后,进入张之洞幕府做幕僚,深受器重,又官至内阁中书、侍读。每遇州郡考试,张之洞必携杨锐随行,代阅试卷。代拟奏牍,参与规划海防,兴办实业。两广总督张之洞赞赏杨锐和兄杨聪为蜀中当代的苏轼、苏辙。  

杨锐入值军机章京后,不遗余力襄赞保国安民,竭力推动光绪皇帝变法图强。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戊戌变法,不幸,变法失败。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康广仁、杨深秀等6人在北京菜市口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杨锐殉难时只有41岁,其短暂的一生始终在“忧乐天下”的轨迹上求索,践行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誓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位于绵竹市人民公园的杨锐纪念馆——资料图片

回顾历史,绵竹人为有这样的节烈志士而自豪。杨锐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绵竹儿女,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