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绵竹:“电子哨兵”上岗 科技赋能守护水域生态
作者:张娟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李蕉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10-06
日前,在绵竹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指挥中心看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大屏幕上实时切换着不同河段的清晰画面。突然,系统发出预警,一处监控点智能识别到有人疑似在违规垂钓。工作人员立即通过语音话筒警示进行远程驱离,并将违法截图、精准定位等信息推送至辖区执法人员的手机APP上。这是绵竹市新投入试运行的渔政执法智能监控系统中的一幕,标志着全市水域监管告别了传统“人巡”模式,迈入“技防”为主、“人防”为辅的智慧化管理新阶段。 在过去,绵竹市的水产渔政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执法人员徒步沿岸巡查或驾车流动检查,耗时长且效果不佳。“绵竹辖区有60公里重点水域,光靠人巡覆盖面非常有限。”绵竹市水产渔政管理站工作人员吴杨说,“违规垂钓和捕捞行为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我们接到举报快速赶到时,常常是人去岸空,取证困难。尤其是夜间、清晨等非工作时段更难监管,让一些心存侥幸者有了可乘之机。” “人海战术”手段不仅执法成本高,而且反应滞后,难以对违法行为形成有效震慑,制约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管理效率。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绵竹市投资建设了渔政执法智能监控系统。目前,已全部安装调试完毕的首批20个高清智能监控点位,如同20名不知疲倦的“电子哨兵”,牢牢守护着全市60公里重点水域。 记者在绵竹射水河与付家河交汇处看到,一个监控立杆矗立在岸边,顶端的摄像头具备360度旋转和变焦功能,可穿透雾气与夜色实现24小时高清拍摄。杆体配备的防水机柜和喇叭正常运行,保障数据实时传输和喊话驱离。吴杨表示,系统发现违规行为后,会自动完成证据锁定和GPS定位,执法人员可以根据APP推送的信息,“点对点”快速精准抵达现场进行处置,大幅提升了办案效率。 如今,绵竹市渔政执法智能监控系统的试运行,初步实现了从“被动接警”到“主动发现”、从“盲目巡查”到“精准打击”的转变,不仅有力地遏制了水域违法行为,也为恢复和保护重点水域的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助力。据了解,该智能监控系统将于今年10月中旬正式投入运行。绵竹市将继续深化“人防+技防”的立体化监管模式,用科技手段筑牢生态保护防线,推动水域治理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