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定期交流轮岗 强化源头防腐
作者: 叶书英      来源:     日期:2015-08-10    

  本刊消息 如何解决一些干部长期负责某些领域、某项业务而可能形成的利益链条,滋生腐败的问题?市纪委从探索定期交流轮岗方面破题,针对权力相对集中部门、镇乡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实行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岗交流,对负责重要权力事项、廉政风险较大岗位的管理人员实行定期硬性轮岗,强化源头防腐。

  针对有些干部认为轮岗交流无关大局、有的领导干部不愿意把用得顺手的干部交流出去、有些干部不愿意轮到“清贫”岗位等“怕流动”、“心理上回避流动”的状况,市纪委从转变干部思想入手,解决“不想流”的问题,并通过开展民主测评和调查问卷,充分了解掌握干部对交流轮岗的看法和意见。

  纪委还把握好了“流量”、“流速”、“流向”,解决“流得好”的问题。按照制定的《A级廉政风险责任人员轮岗交流制度》,市纪委在市委组织部对全市中层及以下干部“拉网式”摸底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干部队伍的结构和分布,重点了解关键部门、重点岗位的干部队伍现状,为相关部门合理确定拟交流干部数量和制定干部交流计划提出指导性建议、意见。为保证干部流动的稳定性,市纪委要求全市各部门、镇乡坚持干部适度交流的原则,每两年实施一次“大循环”,对权力相对集中的重点岗位必须纳入交流范畴;推行机关中层干部职务任期制和关键岗位一般干部岗位任期制,按年限轮岗交流,关键岗位中层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满3年的予以提醒,满5年的原则上应予轮岗;在同一岗位任正、副职时间累计满6年的予以提醒,满10年的应予轮岗。此外,市纪委还要求全市各部门、镇乡从调动绝大多数干部的积极性、保持工作连续性出发,统筹考虑干部使用,调整中要兼顾工作需要、岗位特点、个人特长等因素,打破干部“科室所有”、“镇乡所有”、“部门所有”的体制障碍,做到人得其位、人尽其才、人岗相适。

  通过轮岗交流,我市一些中层干部从“肥差”到了“清水衙门”,一些中层干部从搞业务工作转向搞综合管理,有效打破了长期以来干部轮岗互动不足的局面。如市水务局3年内交流轮岗31名干部,老少搭配,“师徒”帮带,大大拓宽了业务视野,培养了一批复合型干部,提高了水务工作实效。2014年,市住建局对6个机关科室、1个参公单位、7个局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轮岗,有效打破了一些关系网、人情网障碍,促进该局预防腐败长效机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