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中秋】富新镇“肖月饼”:老街深处的亲民味道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9-29
中秋前夕,在绵竹市富新镇新民路社区老街深处,一阵阵月饼香味从巷口飘出,吸引着前来寻找传统味道的人们。这家没有华丽门面的月饼作坊,已经在此经营了28个年头。 老手艺的味道传承 “肖月饼”的诞生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肖兆祥18岁进入富新糖浆厂学艺,练就了一手糕点制作的好手艺。退休后,他在自家院子开起了糕点手工作坊,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手工月饼制作技艺延续至今。“我们采用一等原味小麦粉、上等的脱皮芝麻、特制的蜜饯等天然的材料烘烤而成。”肖兆祥的儿媳杨蓉介绍,玫瑰口味的月饼,早在4月份就要选好上等的玫瑰进行腌制。 二十多年来,“肖月饼”坚持传统工艺,配方不变、手艺不变、味道不变。从饼皮到馅料,每个环节都遵循古法,面粉加糖和清油和匀揉成面团,再裹芝麻,进行烘烤。 价格亲民,限购应对供不应求 每年中秋前夕,富新镇老街深处的肖月饼作坊就开始忙碌,揉面团、调馅料、包酥皮,每道工序都靠一双手完成。整个作坊近10名工人一天能制作3000多个月饼,当天就能销售一空。 “肖月饼”以其亲民的价格赢得了众多忠实顾客。传统手工月饼普遍价格亲民,散装月饼单个价格由前几年的每个3元涨到如今的3.5元。 “肖月饼”销售期极短,每年只卖20多天,却吸引了来自成都、绵阳、什邡等地的顾客专程驱车前来购买。由于手工制作复杂耗时,月饼供不应求,店家实行每人每天限购20个的政策。 “以前每人限购5个,今年我们加班加点制作,每人每天限购20个。”杨蓉说。 手艺传承,三代守护传统味道 肖兆祥将手艺传给了儿子肖业军和儿媳妇杨蓉。他手把手地教导:“这个油必须把它炼好,猪油要是没炼好就不好吃。” “这个手艺我坚守了近30年,我要把这个技术传承下去。尽管现在用机器生产月饼要迅速得多,但我仍然坚持手工制作,因为这不仅是美味可口的食物,也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肖兆祥的儿子肖业军说,他们手工制作的月饼有金钩、焦麻、玫瑰等品种。加工时间从9月上旬开始,一般在26天左右。 “肖月饼”的包装多年不变,一层简单质朴的油纸包好用面糊粘住,呈现出老绵竹人记忆中朴质的传统老式手工月饼的模样。这种简约包装也符合如今月饼市场环保、简约的趋势。 肖月饼最畅销的当属玫瑰口味,饼里浓郁的玫瑰花味呼之欲出,混合着酥皮的油香味,让人很有食欲。椒麻味也是传统口味,层层酥脆的外皮,咸香浓郁。 中秋将至,“肖月饼”的香气又一次飘荡在富新镇老街上。对于许多顾客来说,专程前来购买“肖月饼”,不仅是为了品尝那一口传统味道,更是对旧时光的一种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