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名城】绵竹“三绝”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9-25    

20多年前,著名军旅作家柳建伟就写文盛赞,酒、画、茶,“绵竹三绝”。

今年6月,2025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在绵竹成功举办,一条剑南老街,汇聚全球美酒,千年窖池与现代酒庄相映成趣。

2006年,绵竹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今,在孝德镇年画村,乡野间的画坊,艺人的画笔挥洒间,非遗文化焕发现代活力。

在绵竹,茶香与酒香交织,编织出绵竹文旅融合绿色生态的绚丽画卷。

酒香氤氲 、画韵流淌、 茶语芬芳,绵竹“三韵交融”,谱写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成功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

酒韵悠长,酿造文旅融合“醉美”底色

在绵竹市博物馆,一件出土于战国时期的铜提梁壶,为这片土地延续千年的酿酒史提供了有力物证,绵竹酿酒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酒,是绵竹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最闪亮的文化名片。源自唐宋的“剑南春”酿造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芬芳早已浸润进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绵竹以“酒”为媒,做强文旅核心吸引物。一方面,全力支持剑南春等龙头企业提质增效,推动其现代化酿酒车间、亘古亘新的“天益老号”酒坊、规模宏大的陶坛库、独具特色的酒史博物馆等工业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升级,打造集酿造体验、文化展示、品鉴购物于一体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游客在此不仅能亲眼目睹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酿造工艺,感受“窖池是文物、技艺是非遗”的震撼,还能深度体验绵竹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一方面,绵竹跳出单一工业观光模式,将酒文化与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深度融合。依托孝德镇年画村、九龙山——麓棠山旅游区等载体,开发“酒乡之旅”精品线路,推出“品美酒、赏年画、泡温泉、享田园”的特色体验。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的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更是成为汇聚人气、促进消费的重要平台,以酒兴旅、以旅促酒,“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美酒名城”的品牌越发响亮。“雪山下的美酒名城 ,诗意中的画境绵竹 ”成为绵竹摄影爱好者镜头中的醉美底片。

醇厚的酒香画境,不仅是绵竹的味道,更成为了吸引八方游客、带动消费增长的“醉美”经济。

画韵流彩,非遗文化融合“多彩”亮色

如果说酒香是绵竹的味觉标识,那么绵竹年画则是其视觉灵魂。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色彩鲜艳明快,线条流畅生动,寓意吉祥喜庆,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多年来,绵竹市高度重视绵竹年画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在孝德镇年画村,昔日普通的农房披上了年画的“彩衣”,一步一景,宛如露天艺术馆。这里不仅是年画创作生产基地,更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体验非遗文化的热门目的地。游客可以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拓印、描绘,亲手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年画,深度参与文化传承。

创新是非遗永葆生机的关键。绵竹市全力推动年画与创意设计、现代家居、数字艺术等领域跨界融合,开发出服饰、文具、装饰画、动漫衍生品等上千种文创产品,让年画从墙上“走”下来,“融”入现代生活。同时,以年画为主题的文化民宿、主题餐厅、研学旅行基地应运而生,形成了“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年画,这门古老的艺术,正以其独特的画韵,为绵竹文旅融合注入鲜活的文化内涵和绚丽的色彩,成为驱动发展的“多彩”引擎。

清雅茶韵,增添文旅融合“生态”绿色

在酒的热烈与画的绚烂之外,在绵竹浅山旅游中,还有一份宁静致远的清雅——那便是茶。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绵竹,云雾缭绕,雨水充沛,是优质茶叶的理想产区。“赵坡茶”在唐代就被列为贡茶,声名远播。

今年9月,三溪香茗“玫桂初现”茶香出圈, 入选2025年“礼遇四川”四川特色伴手礼TOP10。同月,马尔代夫青少年四川行代表团来到三溪香茗·赵坡茶仙谷,开启沉浸式茶文化体验,亲历从陆羽《茶经》记载到舌尖滋味的千年茶脉传承。三溪香茗以茶为媒,让世界尝到四川的风雅与热情。

绵竹市充分利用高山生态优势,做优“茶文章”,打造文旅融合的绿色板块。通过建设生态茶园观光基地,游客可以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全过程,在青山绿水间感受农耕文化的乐趣与茶道的禅意。茶旅融合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更直接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围绕“茶”元素,绵竹市大力发展浅山休闲度假产业,打造了一批集茶园观光、休闲品茗、养生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浅山旅游特色线路和精品民宿集群。在这里,品一盏香茗,远眺青山如黛,近观画意乡村,成为都市人向往的“诗意栖居”。清雅的茶语,为绵竹激昂的酒文化与绚丽的年画文化增添了一抹宁静舒缓的“生态”绿色,构建起多元互补、相得益彰的文旅产品体系,满足了游客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