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城的往昔与今日
作者:钟世荣
来源:
日期:2015-07-30
绵竹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治。历代出了不少仁人志士,有蜀汉诸葛亮子诸葛瞻、孙诸葛尚战死绵竹。东汉时有二十四孝之姜安安送米(当时孝泉隶属绵竹)。南宋时有南轩父子抗金名将张浚,理学家张拭,在我市原精忠观(原机械厂处)山门前有一副楹联:忠臣孝子纲常地,大将真儒父母邦,为之作了概论。明朝末年崇祯王朝时,有抗清吏部天官刘宇亮(传说清道射箭台、九龙跑马岭是他射箭跑马处)。绵竹的老城门建于明末,城墙垛与别的城池不同,其城墙垛就是刘天官的纱帽形状。还有清末光绪年间“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字叔峤。他的门生黄尚毅,字仲生,是我解放前在绵竹县立中学读书时的第一任校长。民国年间有民盟中常委王干青烈士,在解放前夕殉难于成都十二桥,其刚直不阿,是绵竹爱国人士中唯一在延安见过毛主席的人,毛主席与他曾互赠七律诗(市政协文史资料选编中有记载)。 回顾绵竹解放前的老城,方圆仅五平方多公里,城区(原名中城镇)五门都设有哨楼,东门哨楼在今苏兴街太平桥上,南门哨楼在今观音堂巷洗墨池巷口,大西门口哨楼在原西南乡酒厂门前街心,小西门哨楼在原看守所门前,北门哨楼在今仿古街中段靠近天主堂的位置。 哨楼外全是田园,老城内外基本没有工业,只有织布、梳花、染布等小作坊。城区大西门外棋盘街、小南街、诸葛庙一带烤酒的烧坊有数十家,绵竹大曲闻名全国。全城只有一个小火力发电厂(在今金色湖畔对面),只供士绅人家和大的商家用电,老百姓仍用菜油点灯照明。当时商业较为繁荣,城区有四大商家,苏家街字库巷出头有杜家酱圆和东河坝紫来桥头两处酱圆以及北河坝悦来斋糕点铺,因杜家系打饼子出身,人称杜饼子;南街王麻巷隔壁有黄瑞清颜料铺,人称黄膏子;小西街(原水电局处)有杨姓士绅在襟爽茶楼隔壁(今政府街侧)经营山珍海味货品,人称杨猴子;小北街(现党校)有魏姓经营百货铺,人称魏带子;内南街原水利会处士绅刘季雲(因身材较高),人称刘长(肠)子;当年老百姓有一顺口溜云:“膏子染带子,带子拴猴子,猴子啃饼子,饼子中间夹肠子”。 绵竹老城区的名小吃遍布五门,东门河坝演武厅处王姓油炸的烫面合糖油糕、糯米、洗沙、窝子、红苕、嫩玉米、油条酥、油旋子等油糕,软、酥、甜、嫩。大东街文庙对面的蒋汤元,南街南来旅馆门前的丁汤元,他两人做的芝麻、玫瑰、洗砂、冰桔、黄糖汤元加小磨香油、芝麻酱,其味糯、甜、香,十分可口。小西门外的文凉粉,其人在数九寒天头带瓜皮帽,帽结上载一颗红玛瑙珠,身穿一黑缎面夹背心,一条中裤,一双黑色充毛织贡呢小圆口鞋,在菜板上,飞舞用刀切好黄、白豌豆,胡豆凉粉放上红油辣椒、花椒面、豆豉酱、口蘑酱油、精醋、蒜泥,其味鲜美。靠近文凉粉处的的梁姓粑红苕与之相比,用筷子夹两三根在碗里既粑又甜,起红糖丝的汁水顺着直往下流。城煌庙门口(今绵竹剧场)的骆抄手和烧麦,其味更鲜。将一碗抄手煮好,灌上鸡汤,滴几点小磨香油,再加四个一碟的烧麦。烧麦是用小木捶擂成荷叶边的面皮,中间包上猪肉小白菜馅,外加一杯猪骨原汤,人们食后,赞不绝口。包席餐馆,有东门外苏兴街黄杰大馆子(康纪良师傅在此立锅),小西街吴家店(吴文悌,吴慕予之父)大餐馆颇有名气,有钱人的红白喜事都去这两家订席桌,几十、百桌不等。大东街的岳明照包席馆更是别具一格,他的菜肴含甜味,如糖醋里脊、油酥排骨、糖醋猪肝、酿鲜桃、珍珠丸子、五昧鸡卷、大蒜链鱼、甜扣肉、荷叶饼、鸡丝饼、其味鲜美。岳的女婿朱老五是其传人,现在汉旺迎宾大道开餐馆。适合老百姓订席桌的是南门外哨楼子处的陈安邦餐馆,此处价廉物美,菜肴大众化,凉、炒、蒸、清炖和八大碗。腌囟颇有名气的是东门外草鞋市口的韦臭肉,其实不臭,他的腌卤香肠、腊肉、卤肉、卤鸡鸭兔相当可口。与韦烧腊毗邻的梁醪糟,糟全浮在上面,甘甜,消暑解渴。还有大东巷口赵胖子的板兔、麻辣兔,衙门口周师哥的盐汤牛肉…… 绵竹城关的糕点铺遍布城内外有三十多家,诸如东街的裕龙斋、春申斋,北河坝的悦来斋,南街的翠美斋、香美斋,西门外的西平斋等等。他们的糕点分四季,春天有鸡蛋糕、八宗糕、长寿饼,夏天有凉糕、乌梅糕、凉葡萄,秋天有玫瑰鲜花饼、沙琪玛、香油琪玛,中秋节的八色桂饼,冬天有蛋黄酥、香油片、芙蓉糕等百余种糕点。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各糕点铺加入县糖果厂,该厂继承了糕点工艺,并有所发展,在八十年代,此厂生产的桔片糖、冰糖花生片、沙琪玛远销省外。以上所述烹饪和民间各种风味小食,或许是与绵竹素有小成都之称有关。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绵竹城内外陆续拆迁旧房,拓宽街道,改造老城,将东北镇八大队的大部份开发成今天的天河小区,近几年己拓宽到了老城外四公里处的茂泉村,南门外开发到距老城四公里的玉马村,大西门外开发至八一水库外的板桥镇境内,小西门外开发到今东北镇谷王村二环路口,北门外开发到绵汉路北广场附近,这些地方的道路两旁均建起了楼房,皆有绿化地带。一九九三年上半年,原中共绵竹县委书记杨辉成同志在常委会上研究决定从东北、西南、清道、板桥等镇征土地一千五百多亩,破土动工修建了二环路,“5·12”大地震后,二环路路面全打成了水泥路。地震前,市上修建了从汉旺、九龙到遵道、土门、广济全长四十多公里的沿山公路,这一带种植了大面积的猕猴桃、草莓、玫瑰、银杏、核桃、枇杷、梨树,均已成林,种植户采摘后将其运往城区销售或者是外地商贩前来采购,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而今绵竹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酒乡画城,路宽桥畅,山清水秀,绿郁葱葱,老百姓欣逢盛世,为之欢欣鼓舞。我为之欣喜,即兴赋诗一首: 吾之一生胜蹉跎 儿孙膝下皆孝道 勤劳节俭得安乐 待到九旬来临时 四世同堂喜庆多 遥望小康梦成真 举国欢舞放高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