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名城】云盖村:全力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文章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李蕉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9-18
雨后的广济镇云盖村,远山含黛、薄雾氤氲,石亭江似碧玉丝带穿梭其间。很多来自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客人到云盖村感受生态之美、文化之韵、乡愁之情。过去,该村很多从事矿山开采的工人,如今在川西关口AAA级景区从事民宿产业。 转型之路,从矿工到民宿老板 中午时分,云盖村“幸福荣晨”民宿四合院里,老板岳德林正热情地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厨房里飘出诱人的腊肉香味。“每天要做30个人的饭,他们都是来这里旅游休闲的。”岳德林笑着说。 多年前,岳德林在矿上担任矿车司机。如今,他是一名民宿老板,年收入达30万元,享受着绿色经济带来的红利。 这样的故事,在云盖村并不新鲜。 “凉栖山舍”民宿业主杨玉全曾经也是一名矿工,在当地矿山关停后一度陷入迷茫。2016年,他积极响应镇、村号召,将自家的老宅改造成几间特色民宿。如今,他家的民宿已经扩展到17间客房,可同时接待30余人住宿。“今年7月以来,天天客满。” 杨玉全说。 政策引领,绿色转型的推动力 云盖村的蜕变并非偶然。2016年,该村争取到140万元专项资金,一部分用于村道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另一部分用于民宿改造补贴。 “修一间达标卫生间、改造一间标准客房就能领到5000元补贴。”民宿业主蔡发蓉说,镇村制定的政策就是鼓励村民敢于迈出第一步。 后来,随着陪嫁湾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项目的实施,为该村的文旅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该村成立了“陪嫁湾民宿乡村旅游党支部”、绵竹市广济镇云盖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等,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动的发展模式,稳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多元业态,打破旅游季节性局限 近年来,云盖村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把过去较为单一的吃、住、行变成丰富多彩的康养娱乐休闲游。 村民们在自家的民宿房前屋后,栽植绣球花、银杏树,还在河滩地种植了樱桃、桑葚、杨梅、李子、脆柿子等水果120亩,通过举办采摘节、民俗婚俗活动、清凉之夏文旅活动等增加人气。 同时,该村还利用河滩资源打造了儿童游玩沙滩、林中吊床休闲和露营,游人可在夜间吹河风喝夜啤吃烧烤等。利用彩灯装饰打造了山村夜景,给游客带来了别样的居住体验。 “往年我们村的民宿生意要到5月才逐渐好起来,但今年刚进入春天就接待了很多客人。这里的夏天十分凉爽,民宿的入住率达到了80%。”民宿业主蔡发蓉说,云盖村的民宿产业正在打破季节性局限,向全年常态化运营转型。 如今云盖村已发展民宿44家,共有500个床位,可同时入住1000人。江边美食街区吸纳经营商家40多户,全村直接从事乡村旅游产业的村民达150余人。 今年前8月,该村接待住宿游客36.5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900余万元。绿色转型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了当年的矿业收入。 “绵竹市加快建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号角已经吹响,云盖村正以创新理念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云盖村党支部书记吕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