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天天像过年” 看绵竹如何让非遗年画“活起来”丨活力中国调研行
作者:     来源:封面新闻     日期:2025-09-04    

当你漫步在绵竹年画村,传统川西民居建筑错落有致,白墙之上,一幅幅色彩斑斓、题材丰富的绵竹年画映入眼帘,民俗文化气息浓郁,散发着浓浓的中国年的味道。

处处是年画的“年画村”

9月3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德阳绵竹年画村,体验“天天都像在过春节”的氛围,探寻绵竹如何让非遗年画“活起来”。

据介绍,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其以线条古拙流畅、色彩艳丽明快的特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2006年,绵竹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年画村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年画文创产品

“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是年画村人亦画亦耕生活的生动诠释。许多农户农忙时在田间地头干活,农闲时则拿起笔进行年画创作。

绵竹年画艺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陈强的工作室就位于年画村,记者到来时,他正在进行年画制作。据了解,除传统年画制作外,陈强近几年还与成都、绵阳等周边地区的企业合作开创文创产品,同时承接企业、政府、学校的研学体验项目,实现了绘画,设计,文创,培训,体验同步开展,给工作室增添了活力,也让传统年画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场景。“随着年画村文旅融合路子的发展,作为年画艺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信心把年画创作搞好,把年画产品做好,进一步提升游客在这里的体验感。”陈强说。

年画老师傅在制作年画

专程来购买年画的王女士向记者表示:“在年画村,我看到了许多色彩斑斓、寓意吉祥的年画,不仅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年味,也直观地体会到非遗的魅力,在这里,老手艺焕发了新生命。我也亲自体验了绵竹年画的制作过程,这种互动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也让我们看到了年画村不仅是历史的守护者,更是创新的实践者。”

如何盘活非遗年画资源?绵竹市孝德镇文旅发展中心负责人何艳青介绍,孝德镇深耕绵竹年画这一非遗名片,做好非遗传承保护,颁布实施全国首部年画行业地方法规《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积极构建老中青传承人队伍,带动500余人从事年画传承活动。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打造多元业态,开发20多个系列、1000余种年画产品,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餐饮、民宿、特色农产品采摘及等研学旅游,形成健全的产业生态。2024年接待游客1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亿余元。

村民们在制作年画

原文链接: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eid=MY1j4dGicFSH90qSdq8Jkw==&channelId=0&userId=OTE1NDk3T&timestamp=17569676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