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宝档案播出的绵竹年画《迎春图》是真迹吗?
作者:王平     来源:     日期:2018-06-28    

本刊消息 6月22日晚,央视CCTV4的国宝档案栏目播出了巴山蜀水--春意盎然《迎春图》。节目播出后,有人指出该节目播出的绵竹年画《迎春图》不是真迹,而是绵竹年画博物馆老艺人金平定所临摹的作品,这到底是咋回事?

央视播出的《迎春图》是存放于博物馆的真迹

记者致电金平定老师询问此事。金老师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初他接到一个任务,要他临摹复制一幅绵竹年画《迎春图》,此后他花了两个月时间,对原版的绵竹年画《迎春图》进行了临摹复制。《迎春图》的原版为4段,因此在复制时他也分成4段进行,不过,他复制的《迎春图》现保存在绵竹年画博物馆。

绵竹年画博物馆现任馆长胡光葵告诉记者,年画博物馆先后有几位年画艺人都临摹复制过《迎春图》,他自己也临摹过,当时他也是将整幅画分成四段,画好后再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市博物馆馆长刘运琦表示,今年春节后,央视CCTV4国宝栏目编导亲自来到位于诸葛双忠祠内的绵竹市博物馆拍摄,博物馆书画展厅存放展示的《迎春图》是绵竹清代画师黄瑞鹄的真迹,整幅画分为4段,是国家一级文物。

市文管所原所长宁志奇告诉记者,本次央视国宝栏目所拍摄的绵竹年画《迎春图》绝对是黄瑞鹄的真迹,金平定老师所临摹的绵竹年画《迎春图》存放在绵竹年画博物馆。宁志奇说,他个人理解,央视拍摄的国宝应当是本地最具文化特点且独一无二的,又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物,它无关经济价值,也并非一定是顶尖级艺术家的杰作,绵竹年画《迎春图》被央视选中正是因为如此。在中国,目前尚未发现与该图内容一样的画作,因为属于独创,是民间底层小人物的心血结晶,这样更具有与群众的亲和力,也更有世界性。他衷心祝愿这样的民间艺术家能得以传承。

《迎春图》是清代年间绵竹春节街头演出的范本

节目说道,在四川绵竹,每逢春节这里如同中国的其他地方一样,都会举行热闹的街头演出,而演出的节目是根据一幅年画编排的。在绵竹市博物馆珍藏的年画《迎春图》,就是街头演出的范本。

《迎春图》不是一件,而是一套四件,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了清代绵竹传统迎春盛会的热闹情景。这幅情景年画,生动描绘了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人们对立春的重视和对丰衣足食的美好期盼。

黄瑞鹄是绵竹人,从小家境贫寒,但特别喜欢绘画,在别人的指点下,绘画水平进步很快。黄瑞鹄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受年画影响,造型夸张,颜色明艳。文人不喜欢他的画,讥讽他为“画匠”,但年画商却非常青睐他,争相聘请他。

造纸业的兴盛,促进了绵竹年画业的发展。绵竹年画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年画画师,黄瑞鹄就是其中之一。黄瑞鹄的年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一些富商巨贾就把他请到家中,现场创作。《迎春图》就是本地一位制作调料、酱菜的富商杜晋臣于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3年邀请黄瑞鹄创作的。

《迎春图》是不可多得的反映地方风俗的历史长卷

宁志奇说,黄瑞鹄是一个民间艺人,以画年画为生,他才情卓越,画艺高超,最感兴趣的就是(迎春)这个活动。通过多年的观察,他对整个迎春活动了然于胸,经过两年时间,不间断地创作,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代表作《迎春图》。

迎春是中国古老的民俗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立春迎节的记载。绵竹年画《迎春图》每件纵48厘米、横150厘米,上面描绘的人物有460多个,表现了清代绵竹立春时迎春、游春、报春、打春的场景,是不可多得的反映地方风俗的历史长卷。  


■链接:《国宝档案》栏目创办于2004年10月,是央视第一次以电视栏目的形式,为国宝级文物重器进行揭秘建档。节目形态以主持人演播室实物举证、故事讲述为主,穿插器物展示、情景再现、专家点评,讲述巍巍中华灿烂文明,成为中文国际频道集权威性、故事性、观赏性为主的特色栏目,让遥不可及的国之瑰宝不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