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加出新天地 一支笔绘就大蓝图
作者: 徐兴铧 袁文珂      来源:     日期:2019-12-30    

——绵竹倾力打造“全域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王平/图

雪里已知春信至,白云脚下有天池。

12月22日,多云,几缕暖阳助兴。站在海拔接近1500米的绵竹市汉旺镇大天池村,抬头望去,不远处的白云山上已是一片白雪皑皑的冬日景象,恍如画卷,引人入胜。14岁的罗子杰今天和父母一起上山,欣赏这难得的雪景。“将来冰雪景区建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滑雪,真好!”少年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罗子杰所说的天府(德阳)冰雪景区,由绵竹市政府和北京卡宾滑雪集团合作共建,投资20亿元,占地约3000亩,选址就在汉旺镇,包括滑雪场、戏雪园、滑雪宾馆酒店、滑雪度假景区等,预计2020年开工。这个项目的引进、落地和实施,正是绵竹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的举措之一,也是绵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处缩影……

当“旅游+”深入乡村:

“山里”不再少人问 “乡下”从此换新颜

绵竹境内多山,景色秀美,物产丰富,唐诗曾有云:“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绵延的大山、纵横的溪壑,却成了桎梏山里的人们发展致富的“枷锁”。近年来,随着绵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自然、淳朴为特色的休闲旅游越来越火,“开门见果树,绿水绕村宅”的画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广济镇云盖村,每年6月下旬就开始进入“避暑旺季”,来自德阳、成都和其他市州的游客络绎不绝,高峰时期,一房难求;在九龙镇新龙村,林盘、老堰、茶庐、清水平台等景点已然成型,“一村一景”特色鲜明,“田园社区”声名远扬……如果说,十多年前的“农家乐”热潮让城里人开始愿意到乡下“吃一顿”、“玩一天”,近年来兴起的民宿经济和乡村旅游新模式,则让越来越多人爱上了下乡“住两晚”、上山“过几天”的生活方式。随着“旅游+”的“魔杖”与乡村生活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化学反应,“山里”“乡下”更美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酒香画境 美丽绵竹”的魅力也愈发凸显。

截至目前,绵竹已拥有乡村旅游景点50余处,农家乐500多家,其中星级农家乐21家;为乡村旅游提供农副产品的农户2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4.5万人。2019年前三季度,绵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511元,同比增长9.9%。

当“旅游+”融入产业:

多业态融合发展 “大旅游”气象更新

月季大道尽头,依射水河畔而建的年俗村,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必到的“打卡点”。川西民居风格的小别墅、色彩鲜艳的绵竹年画、年味浓郁的景点景观……随着原乡餐饮、风情民宿、主题集市、乡村观光、传统手作和年俗活动等业态的逐步出现,这个曾经的“年画村”正在通过主景观轴串联景观核心,全方位展示特色年俗,从而向升级版的“年俗村”锐变。

当“旅游+”融入文化产业,变革,就是这样自然。

已经在融合的,还有很多。如今,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等“旅游+”融合产业新业态,已经在绵竹大地上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绵竹年画节、汉文化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绵竹旅游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灵魂,呈现出强大的人文吸引力。同时,依托万亩玫瑰园、梨园、猕猴桃、葡萄等农业资源,绵竹致力于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利用玫瑰产品、山货、野菜、瓜果等农特产品的转化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此外,以清平银杏景区、九龙山地运动景区、麓堂玫瑰温泉景区、孝德年文化景区为代表,“一镇一貌”的旅游特色景区发展格局正在成型。

2019年6月28日,2019风景中国自行车联赛四川·绵竹站隆重举行。加上近年来相继举办的全国篮球青年男子锦标赛、“花海漫漫·乐游绵竹”定向赛、“两汉三国·秦蜀古道”定向运动等体育赛事,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发展态势得到有效推动,“大旅游”框架逐步完善。

当“旅游+”引领全域:

“美丽绵竹”有新篇 全域旅游大格局

近年来,按照全域旅游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绵竹努力打造“创建‘一个品牌’,突出‘两个特色’,推动‘三个一体’,打造‘四张名片’,做优‘五个文化’和‘一心三带一园六组团’”的全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基本盘”。以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争创四川省旅游强县为抓手,他们不断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旅游业态、创新联动机制、创新营销模式,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整体品质和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努力打造“多业融合,全域联动”的发展格局。

2019年9月,四川省首批10个“熊猫生态景区”揭晓并授牌,绵竹市九龙镇成功入选。同时,绵竹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区域,将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规划总用地6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利用林地约28500亩、建设用地约4500亩,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为了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会客厅”,绵竹还计划实施“美丽竹林风景线”项目,规划全长15.7公里,有机串连起中国年文化园、中国玫瑰谷、山地运动景区等旅游资源,提供集文化、自然、康养等多元素为一体的旅游体验。

以“旅游+”为主线,以全域为边界。全域旅游,即是如此。

当“旅游+”勾勒蓝图:

无数个亮点汇聚好一座“文旅名城”

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绵竹,正在向四面八方的游客呈现“处处宜旅游、行行有旅游、时时可旅游”的全新体验。

截至目前,绵竹全市已有国家AAAA级景区3处、国家AAA级景区2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四川省旅游度假区1处、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处、精品村寨4处。2019年上半年,绵竹共接待游客480.01万人次,同比增长15.99%;实现旅游收入51.21亿元,同比增长29.18%。

“绵竹已经确立了加快建设‘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和5年重返‘全省十强’的奋斗目标,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绵竹党政主要负责人表示,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建成“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是绵竹人民共同的愿景,也是未来的美好蓝图。

酒香画境,美丽绵竹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