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抗战老兵段国澎:游击队员烽火岁月铸英魂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6-06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97岁、家住绵竹市紫岩街道回澜社区紫岩路73号小区的段国澎是目前绵竹市唯一健在的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

“英雄好汉就应该在艰苦的环境中考验自己。这些苦不算苦,红军走过两万五。”“山高没有脚高,路长没有腿长。”提起抗战往事,段国澎记忆犹新。

▲段国澎在家休养,2025年4月摄

段国澎原名孙国澎,山西省洪洞县辛村乡程曲村人。他5岁时母亲因病离世,父亲当兵离开家乡,姑父段克俭与姑母孙东翠在征得祖父的同意后,正式将他改名段国澎,并带着他搬到山西省洪洞县辛村乡程曲村居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的硝烟很快蔓延到山西。1938年2月24日,敌机在洪洞县城及周边村庄上空投下炸弹,县政府为了保护百姓生命安全,不得不撤离县城。1939年,共产党领导的各级抗日政权在洪洞县相继成立。

1943年6月,日本军队在洪洞县执行令人发指的“三光”政策,毫无人性地摧毁这片土地。面对日军的残酷暴行,段国澎的家人和其他村民纷纷逃离,但其大哥、二哥不幸被抓走,和其他被抓走的村民一起在安泽县五马岭的一个大沟里被杀害。

目睹亲人被残忍杀害,段国澎立誓要保家卫国,并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1944年秋天,长期与父亲段克俭来往的地下党员席福林将段国澎接走。

▲段国澎在部队的证件

1944年到1946年期间,段国澎在游击大队、六十军十八团、警卫营,先后从事通讯员、通讯班长、正班长、汽车司机助手等。在担任通信员工作时,他主要负责口头传达一些重要的命令。此外,他承担了给驻地伙食团担水、烧火、洗菜等工作。1946年,段国澎被分配到粮食收购组,主要任务是前往各地赶集,收购粮食、棉花和土布。

1947年8月,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临汾上空。在临汾战役期间,段国澎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前往前线支援,负责运输棉油、粮食等物资。在这里4个多月里,他经历无数次艰险和考验。临汾解放后,他又被派往太原前线支援作战。

▲段国澎获得的各种纪念章及勋章

▲段国澎在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时留影

段国澎先后荣获山西解放纪念章、太原解放纪念章、西安解放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些勋章,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那段峥嵘岁月。

1950年8月,当时军管会抽调12位同志到商业厅报到分配工作,段国澎被分配到绵竹油脂办事处工作。

1952年后,油脂公司正式成立,他被分配到城区粮站。就这样,他在绵竹粮食战线一干就是40余年,先后担任保管员、管理员、副站长、厂工会副主席等,直到1991年3月光荣离休。

▲图为绵竹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和段国澎查看当年志愿者访问他的场景图片

段国澎的故事是一代抗战军人的缩影。从战场英雄到投身地方建设的排头兵,再到晚年仍心系国家的精神楷模,展现了抗战老兵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

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绵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陪同下,专程拜访段国澎老人,聆听他的战斗经历。段老在回忆往昔时动情落泪,寄语青年一代:“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好好学习,团结一心,把国家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