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提示
作者: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3-14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绵竹市市场监管部门、绵竹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结合当前消费热点与投诉焦点,发布以下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权益受损。 一、网络购物需谨慎,直播消费防冲动 1. 直播购物: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和主播,警惕“低价秒杀”“限量促销”等诱导性话术,核实商品详情、退换货规则及售后服务承诺。付款时通过正规链接支付,避免私下转账。 2. 网购维权:签收前务必验货,确认商品与宣传一致,留存交易记录、聊天截图等凭证。若遇虚假宣传或质量问题,及时通过平台或12315投诉。 二、食品安全严把关,餐饮消费重细节 1. 食品选购: - 预包装食品需检查标签信息(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等),进口食品应标注中文标签及在华注册编号,警惕“仿进口”或“俄罗斯风味”等模糊宣传。 - 散装食品注意观察外观、气味,避免购买胀包、霉变产品。 2. 餐饮安全: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慎食生冷高风险食品;网络订餐优先选有实体店的商家,收到餐品后检查包装完整性,及时食用。 三、预付消费须理性,合同条款细审核 1. 预付卡充值:选择经营稳定、信誉良好的商家,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签订合同时明确服务内容、退费条件、违约责任等条款,拒绝口头承诺。 2. 警惕“跑路”风险:关注商家经营动态,及时核销余额,发现异常立即维权。 四、促销陷阱多辨别,理性消费避套路 1. “先涨后降”套路:对比历史价格,警惕虚假折扣,避免囤积非必需商品。 2. 扫码点餐风险:确认小程序真实性,不随意授权个人信息;点餐后核对账单,防止“低价高收”。 五、个人信息严保护,隐私泄露早防范 1. 信息提供“最小化”:线上消费避免填写非必要信息,谨慎参与街头扫码赠礼活动。 2. 网络安全:不连接公共场所未知Wi-Fi,定期更换支付密码,防范信息窃取。 六、留存凭证助维权,依法投诉有保障 1. 凭证管理:妥善保存发票、合同、交易记录等,网购注意截图促销活动页面。 2. 维权渠道: - 优先与商家协商; - 协商未果可拨打12315热线、登录全国12315平台投诉; - 遇诈骗或重大侵权,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