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画绵竹③ 弄潮
作者: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日期:2025-02-07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绵竹年画来说,它的“朋友圈”正越来越大。走出去、引起来,在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中,绵竹年画带着“中国味”“国际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更多的年画及衍生品怎样推陈出新?绵竹年画活在当下、融入生活的鲜活风貌背后,“弄潮儿”如何让这一非遗瑰宝持续焕新出彩?由四川广播电视台与中共绵竹市委、绵竹市人民政府联合摄制的系列纪录片《寻画绵竹》第三集《弄潮》温馨上线,和您一起从绵竹年画的鲜活笔触里,寻万千气象,赏文脉华章。

2024年夏天,年画村迎来了一群远方的客人。来自25个国家的网络红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巴蜀乡间的气息。亲身体验绵竹年画的创作及其魅力后,来自巴基斯坦的网络主播Mahzaib Abbasi颇有感触。在她看来,这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一个月后的2024年8月23日至27日,第九届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青年论坛在俄罗斯萨拉托夫市举行。绵竹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章昉,将绵竹年画带到了伏尔加河畔。

走出去,请进来,让世界看见绵竹年画,是时代赋予绵竹的新课题。

近年来,绵竹通过文化交流、境外合作、跨境电商等多种形式,积极走出国门,大大提升了绵竹年画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

学动漫游戏设计出身的80后传承人章昉,将“Q萌”“潮酷”这些现代流行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年画中,让她笔下的门神有了一种“网红”气质。

年画的题材越来越丰富,运用的工具越来越有科技感。年画人的创作也更加多元。

动画片《年画传说》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年画公益广告》《献礼党的二十大廉画绘征程》等一批形式新颖、内容紧跟时事的作品,让年画也搭上时代的快车。

新落成的绵竹高铁站不仅装饰着门神,更有一幅《迎春图》,它们既是传统年画的内容,又采用了新的陶瓷材质。让传统年画走进更多运用场景,是陶版年画制作者林代辉的思考。

德阳市级绵竹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林代辉说,对于绵竹年画的创新运用,内容、形体、构图一切都遵循前人的格局,但会加入新的东西,就是用烧制技术来制作陶版年画的独特技艺。另外,绵竹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在他们也在尝试制作绵竹年画和绵竹酒相结合的产品,采用手工彩绘来制作酒瓶。

绵竹年画与农耕文化一脉相承。“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是对年画村生活的生动刻画。近年来,绵竹将年画传承保护融入文旅发展之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串联起德孝文化、农耕文化、年画文化,让绵竹既是年画艺人们的聚集区,更是乡村振兴探索的“前哨站”。

年画巷里刚刚搬来了一户新邻居。房子的主人,正是本地年画三彩画坊的主理人贾君。几十年来的创作经历,让贾君深知,绵竹年画是绘画艺术,更是实用美术。她说,时代在发展,可能还会有更新鲜的东西出现,因此,创新和再造是我们需要把握的。

通过打造绵竹年画村、年画街坊、中华年俗村等非遗旅游目的地,延伸产业链,提升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普及率和普惠性,绵竹年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以四汇斋、三彩画坊、陶版年画、轩辕年画等为代表的年画企业40余家,形成蓬勃发展的年画产业。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作为岁首新年,春节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历程。春节贴年画的习俗,也陪伴着人们度过了一千多个春秋。

2024年岁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绵竹年画惊艳亮相。

年年岁岁,一张张精美的年画,带着画师们手作的温度和千年流传的文化印记,为春节增添更多欢喜,让团圆更加美满。

岁岁年年,绵竹年画忠实地记录着时光的变迁,守护着千门万户里的万千憧憬,传承着中华民族恒久不变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的画师们,穷尽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为年画注入新的技艺和文化内涵,生生不息,气象万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绵竹正不断探索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

历史与现实贯通,传承与发展相连,让世界循着年画的笔触一遍遍寻路绵竹,绵竹年画也终将带着巴蜀气象、中国气度,闪耀世界。(供稿/供图:绵竹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