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绵竹: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非遗瑰宝变经济新引擎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 唐敏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2-06    

传承千年,一纸万象。从纸上走进生活的绵竹年画以其喜庆欢乐的内容、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著称,寄托着对新年的祈愿,蕴含着对美好的期待,成为年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年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与旅游融合”在蛇年新春进一步擦亮了“到绵竹过中国年”的城市文化品牌。

作为绵竹年画的南派发源地,孝德镇年画村“乡遇画里” 的年画巷,是已故绵竹年画南派大师陈兴才的故里。春节假期,年画巷里挂起的二十四节气灯笼形成了灯笼长廊,成为游客的打卡热门地。

陈强是已故的绵竹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兴才的孙子。他继承了爷爷的手艺,从事传统年画的制作以及年画文创产品的开发。今年,他在年画作坊“流云阁”里新开设了绵竹年画的体验制作,比往年更忙碌。他告诉记者,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到年画巷参观游览的游客有上万人,各年画作坊提供给游客的各种绵竹年画达千余幅。

陈刚是陈兴才的另一个孙子。他告诉记者,今年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到年画村、年画巷来游玩的人增多了,他们的年画产品销售比往年更好。

年画巷所在地绵竹年画村,有青瓦白墙的民居、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更有色彩鲜艳的年画,慕名而来的游客漫步在村内,或体验年画制作,选购年画产品,探寻绵竹年画的历史脉络;或沉浸式欣赏沿途美景,择一民宿院落悠闲品茗,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而在年画氛围浓郁的孝德镇年俗村同样如此。年俗村党委书记黄兴成告诉记者,第二十四届年画节开幕前,年俗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该村的农房上打造了彩灯线条,让年俗村的夜晚更加美丽,更有过年的氛围感。在春节期间,年俗村每天上午举办各种民俗活动,下午游客可以参与各种趣味活动。春节假期,到年俗村感受和体验年文化、年俗文化的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绵竹年画的发源地、传承地,孝德镇年画村通过搭建“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以“文创社区+大师坊”为载体,建立起一套年画产、供、销的全产业链模式,带动全村2400余人参与年画产业化发展,村民们过上了“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的诗意乡村生活,日子越来越红火。

作为绵竹年画研究传承的主阵地,春节申遗成功后,邀请绵竹年画馆外出展览的特别多,绵竹年画备受关注,广受赞誉。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李悦告诉记者,春节假期,到绵竹年画博物馆观看绵竹年画与自贡彩灯主题展的游客约2000余人次,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传递出喜庆的节日氛围。

近年来,绵竹市把绵竹年画保护传承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发展壮大年画产业,2024年年画产业产值达到4000余万元。此外,积极推进“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对绵竹年画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开发,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绵竹年画村”,打造“画境绵竹·年画里”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出艺术体验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研学主题游等6条精品年画旅游线路,打响了“到绵竹过中国年”的旅游品牌,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瑰宝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