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舞龙排练正酣 新春年味渐浓
作者:周韵 杨扬 夏艺菱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1-14    

进入腊月,年味渐浓。在九龙镇,参加第二十四届绵竹年画节大型民俗巡游表演的龙灯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力求在表演当天为广大游客和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的民俗文化盛宴。

咚咚锵、咚咚锵……1月13日下午2点40分,在九龙镇新龙集镇社区,伴随着阵阵锣鼓声,踩着铿锵有力的锣鼓节奏,两条40多米的五彩“长龙”紧随“龙珠”,时而上下翻飞,时而穿梭摆尾,时而腾挪盘旋,各展风姿、活灵活现,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68岁的李云全是龙灯队的主力队员,也是队伍中经验最丰富的。“每一届年画节的巡游表演我都参加了。以往我主要负责舞龙头,现在年龄大了,则负责舞龙身,希望通过‘老带新’的方式,把我们的龙灯队发扬壮大。”据李云全介绍,舞龙表演的核心是龙头,在表演中需要由一人来单独操控龙头,龙头的动作需要与龙身的运动相协调,如摇头晃尾、张口吐舌等,以展现出龙的生动形象。 龙身则需要由一组人负责扛着,通过动作来展现出龙腾九天、昂首挺胸的形象,必须要有较好的协作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舞龙俗称舞龙灯,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舞龙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九龙镇的龙灯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当天下午3点,龙灯队年轻队员马顺全在市文化馆老师和李云全的指导下,踩着节奏,舞动龙头,用心练习每个动作。“以前都是看别人舞龙,真没想到今年我能参与进来,感到很幸运,也特别珍惜机会。目前基本动作要领都掌握了,还需要多加练习。”马顺全表示,自己作为龙头,责任重大,必须要和队员配合好,才能在年画节巡游表演时带给大家精彩的表演。

舞龙表演分为耍龙人和耍宝人。耍龙人手不离龙,耍宝人用宝来吸引龙头,让彩龙上下翻舞,作出坐、卧、行、盘、腾、穿插等各种造型。新龙集镇社区党委书记殷挺作为耍宝人,他手中的“宝”一转动,龙就跟随着上下舞动。“我也是新队员。今年我们村共有20多名村民加入龙灯队。大家希望通过舞龙表演,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点燃广大群众参与民俗活动的热情,真正让民俗活动热在基层、乐在群众。”殷挺说。

为让舞龙表演更有活力,今年,九龙镇龙灯队招募了30余名新队员,人员构成上更加年轻化。同时,还邀请了市文化馆老师进行专业指导,让广大群众和游客们在绵竹尽情赏民俗,享受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