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两会”精神】市民政局:增进民生福祉 绘就幸福底色
作者:罗天琪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1-14    

为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民政局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模式,以新市镇、孝德镇为试点,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创新打造农村互助养老点,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张阿姨,这两天你感觉身体怎么样?今天中午是到食堂吃饭还是给你送餐?我好提前给你报名。”日前,在新市镇两河口村八组,该村“一串红”志愿者杨善平走访了老人,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及用餐情况。

“我负责的院落有20名老人,每隔2至3天都会走访一次,主要上门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用餐情况。如果看到老人长时间没有出门,就要上门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向村、组长汇报。”志愿者杨善平说。

“现在两河口村八组有6名志愿者,他们为全组55位老人提供服务,主要工作是开展寻访关爱、用餐统计等,还在重阳节、妇女节等节日为老人开展文娱活动等。”新市镇两河口村妇女主任阮芳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志愿者可以根据志愿服务时长兑换积分,以积分兑换物品。

据了解,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新市镇两河口村依托已建立的“一串红”志愿者队伍,在该村八组设立老年互助养老小组试点,由几名经常在村的志愿者对所在小组的贫困老人、残疾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帮助,让大家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关爱。

2024年绵竹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推动民生福祉迈向更高质量。2025年,市民政局如何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025年,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绵竹市‘两会’精神,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对特困、老龄、残疾、患病、留守等群体的关心关爱,持续加强城乡助餐点建设,积极探索符合绵竹实际的智慧平台+本地志愿团队互助养老模式’等方面的工作。目前,农村互助养老工作率先推动,已在新市镇农村互助养老互助试点基础上,开发完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软件系统。该系统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整合老人信息,实现线上发布老人服务需求、审核志愿者服务积分、为志愿者兑换积分商品等功能,线下由志愿者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关怀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农村互助养老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农村养老压力,还能促进乡村社区的和谐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市民政局局长蔡发兵表示,下一步,该局还将从特殊困难老人巡访关爱服务、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提升惠民殡葬补助水平等方面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切实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