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两会”精神】绵竹:执“文旅融合”之笔 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作者:唐妮 蒋丽萍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1-11    

2024年绵竹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始终坚持文旅品牌塑造,推动活力绵竹迈向更高台阶。这为绵竹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新的愿景。2025年,绵竹市文旅行业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两会”精神,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业态布局,让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提升绵竹旅游吸引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

走进孝德镇年俗村,一栋栋川西民居风格的小别墅坐落在绿野乡间,栩栩如生的年画故事跃然于墙上。在“年俗·耘舍”民宿里,精致雅韵的装修风格让人耳目一新,管家方兰蓉正忙着收拾房间,迎接即将到来的客人。

2023年11月28日,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正式通车,结束了绵竹不通动车的历史。紧邻绵竹南站的孝德镇年俗村,也迎来了旅游发展的新机遇。“自铁路开通以后,为年俗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年俗·耘舍’在2024年国庆节前开始试营业,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总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入住。截至目前,营业收入已达10万余元。”方兰蓉笑着说。

据了解,依托独具特色的村庄院落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年俗村整合资源开发了旅游、观光、住宿服务等24类经营项目,深入挖掘年俗、年趣、年味文化内涵,打造了一站式年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其中,由村级集体资产的闲置房舍改建而成的“年俗·年舍”“年俗·耘舍”民宿已成为“网红打卡点”,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支点。2024年,全村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0万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年画——年俗’连片发展,抓住川青铁路旅游流量,深化‘铁旅融合’。2025年,孝德镇将全力推动年画村、年俗村景区提档升级,努力使《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蓝图变为现实。”孝德镇副镇长李玥航表示,该镇将认真贯彻落实绵竹“两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充分挖掘绵竹年画、年俗等传统文化底蕴,布局相关产业、丰富旅游业态、做美景区环境,优化旅游服务,加快推动中国年画博物馆、射水河互通桥梁等优质农文旅项目建设,着力在“年画——年俗”连片发展和深化“铁旅融合”上做足文章,确保游客“喜欢来、留得住、体验好”,让更多村民共享旅游发展的红利。

连日来,走进我市各个文旅项目建设现场,随处可见一派繁忙有序的建设场景。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通过一批批文旅项目的建设投用,全力补齐文旅发展短板,为推动全市文旅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月8日上午,记者在月季园商业街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紧对商业街的外立面进行装饰装修。月季园商业街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有12栋楼。项目完工后,将成为月季园内集餐饮、酒店、儿童娱乐、便利超市等为一体的小型商业综合体,进一步丰富月季园的旅游业态。

“月季园商业街项目于2024年6月开工。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外立面提升改造收尾工作,今年4月将启动商业街室外景观打造工程,预计年底实现商业街部分营业。”银谷玫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程总监刘忠江表示,自该项目施工以来,他们科学优化施工方案、合理调配人力物力、专人专岗监督跟进,力争项目早日完工投入使用。此外,今年月季园还将陆续启动实施山屿亭疗浴酒店和湖心岛婚庆主题酒店项目,旨在将景区打造成休闲、观光、康养为一体的城市微旅游度假区。

我市始终把旅游作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产业,深挖资源优势,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积极培育有爆点的文旅项目,提升消费体验品质,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全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据了解,2025年,全市共谋划储备文旅项目19个,总投资约200亿元,已开工建设4个项目。为力促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我市加强协调调度,全面梳理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同时,落实专人全程对接项目施工,优化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文旅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文旅综合开发’的措施,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市文旅局局长方磊表示,该局将认真学习贯彻绵竹“两会”精神,从打造爆点、用好文化、提升品质、善于推介四个方面精准发力,力争在2025年实现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0亿元的目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将开工建设新年画馆和大柏林南轩文化园,促进年画文化、南轩文化集群发展。持续推动天府冰雪运动、月季园特色商业街等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新的旅游爆点;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启动龙门之巅1号公路(高天段)和百里半山步道一期项目,将沿山景点串珠成链;坚持市场为先,做好旅游项目包装策划和招商运营,多渠道开展宣传推介,不断擦亮“美酒名城 画境绵竹”的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