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川酒②|绵竹,科技赋能,势能充足,产业蓬勃发展
作者:
来源:中国网
日期:2025-01-08
12月25日,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和四川省酒业协会主办的“高质量发展看川酒——主流媒体走进川酒产区大型采访活动”行至德阳绵竹产区,与产区相关负责人座谈,感受到产区的新势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座谈会上,绵竹市酒发局局长邓伟透露,尽管与往年相比增长幅度有所收窄,预计到今年年底,绵竹产区规上企业产值将实现稳定增长。 走访产区发现,以剑南春、东圣酒业为代表的酒企在新时代呈现出了强劲发展势头。 绵竹产区位于北纬30度酿酒黄金段和四川U型美酒带上,因绵竹水系发达,为“绵竹酒”提供了酿造水源,被誉为最接近雪山圣水的中国名酒产区,授名“中国美酒名城”。 剑南春:生产扩能,科技赋能,传统向智慧转型 706口古窖池、天益老号博物馆、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主体完工… … 无论是作为剑南老街的核心景点的“天益老号”酒坊,还是剑南春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项目在建的窖池,以及一边串联起川酒会馆、诸葛双忠祠、年画坊等美酒文化,无不显示着“剑南春”绵延1500余年的独有浓厚历史。 在剑南老街,走进剑南春“天益老号”酿酒作坊生产车间,热气腾腾的手工酿酒车间,一片红红火火的生产景象。 在包装仓储车间也一派繁忙,其成品库产品罐装后自动装箱堆码,通过传输轨道分送到货架指定位置,仓储中心景象充满现代感。 同时,在“天益老号”酿酒作坊内,还保留着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清代酿酒用的水井、明代水缸、清代大曲坊木质吊牌、木匾以及传统的酒甑、云盘、鸡公车、晒笆、黄桶等大量生产工具。 同样,在品牌文化展示方面,“剑南老街”呈现更多数字技术,科技与时尚的结合显得剑南春更全面更成体系。 另一边,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项目建设也正在进行,酿酒车间、酒库、陶坛库等建设按期推进。 “新的酿酒车间机械化程度很高,成为行业标杆。”剑南春集团副总经理赵君介绍,子项目谷壳清蒸车间开始试生产,实现了自动化连续生产、智能化集中控制,解决了之前谷壳蒸煮温度与时间由人工控制、谷壳质量一致性欠缺、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 据悉,投资30亿元的大唐国酒生态园项目是四川省级重点项目,计划新建10个曲酒车间,新建车间各班组均配备机械化酿酒生产线和酿酒直燃节能系统,每年将新增曲酒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 项目对于剑南春来说意义重大,建成投产后无论是从产量还是销量,剑南春都将再创历史新高,将新增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形成高端数字化酿酒产业链,实现从传统酒企向智慧酒企的转型。 剑南春如何守正与创新?坚守传统、拥抱现代,是剑南春持之以恒的发展策略。 赵君表示,技术是为更好传承,传统酿制技艺是剑南春的根。在探汽上甄、量质摘酒等智能酿酒环节,依然坚持人工,在酿酒生产上十分重视工匠的培养。 “智能化酿造分阶段推进,但绝不打破传统工艺,现有的机械化、自动化也是在传统工艺上进行的升级改造,传统手工车间依旧保留。”剑南春生产管理部部长莫凯表示,剑南春在守正创新之路上步履稳健,从不动摇传统工艺根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严把质量关,以科技为传统工艺助力和保驾护航。 东圣酒业:创新、转型做强品牌,升级新台阶 作为绵竹市第二大酒企,东圣酒业在原酒转型、品牌发展、产能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展。 源于1667年 “东圣源”酒坊的东圣酒业,历经357年的风雨,成为绵竹第二大酒企,并获得“中华老字号”等荣誉。 作为原酒企业,东圣酒业同样在品牌转型和创新方面做了自己的尝试。1998年东圣酒业的第一条瓶装生产线投入使用,标志着东圣酒业的转型升级。 如今,原酒在营收中的占比已降至约20%,品牌酒凭借精准定位与精细营销,撑起了80%的营收份额。 可以说东圣酒业已脱胎换骨,在品牌转型和创新方面做了自己的尝试,开创具有强烈文化辨识度的产品线。 “老一辈习惯喝高浓度酒,而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微醺的状态,基于此,东圣酒业在保持名酒风格的基础上,对酒体进行了降度处理,推出中低度产品,迎合当代饮酒趋势。”东圣酒业总经理钟嫒琳介绍,为了更好应对周期调整,东圣对多个渠道进行了深度拓展,线上电商、线上直播都有专门团队在做。 谈及东圣酒业的未来规划,钟嫒琳认为,目前口粮酒在绵竹本地市场占有率80%-90%,未来还要坚持品牌发展。人才是驱动发展的源动力,学习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法宝,东圣要结合现代科技提升酒的品质和口感。同时,还要让东圣出海,在国际市场开拓,朝着更长远的目标蜕变奋进,不满足于当下,思考在漫长岁月中稳健前行。 绵竹市酒类产业发展局副局长杨英介绍,为了培育产区品牌,绵竹当地政府对产区白酒品牌,对外开形象店、广告宣传,都会给到补贴,并在江苏扬州、泰州启动了“绵竹白酒百城行”活动,鼓励当地品牌更多地走出去拓展市场,在剑南春、东圣酒业带领下,整个产区呈梯级发展,保持了产区的活力。 手记: 三天的走访,感受深刻的是,成都和绵竹两大产区,正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路径,致力于打造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川酒发展新样本。 随着成都邛崃南河水畔的大型单体环形建筑即将竣工,蒲江大塘酒肆建筑的成功封顶,大邑产业扩能与转型的百亿价值,绵竹剑南春大唐国酒生态园(二期)酿酒工程项目的窖池主体的完工… … 无论是打造中国白酒品质典范区,还是推进酒旅融合发展,成都和绵竹两大白酒产区正以新定位为方向,以守正、创新、转型推动川酒的振兴发展。 在“酒+”文旅方面,成都产区各地积极探索酒旅融合路径,打造多方位、多层次的酒文化体验空间,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为酒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如,成都产区相继举办了诸如“中国邛崃美酒季”“成都天府酒庄文化周”等特色活动。同样,绵竹产区则组织了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绵竹美酒封藏文化节、中国绵竹诗酒文化论坛等行业盛会,共同助力川酒品牌向更高层次迈进。 放眼成都和绵竹产区,在一系列创新与努力下,川酒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这些景象,充分彰显出川酒产业深厚的韧性与巨大潜力,也正是四川白酒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不断前行与创新的生动注脚。 发展之路仍存挑战。 正如成都酒业集团总经理尹小璐所言,成都产区特色该如何精准锚定、特质怎样清晰界定,还需要清晰的答案。成都产区有着坐拥雪山融水独一无二的优势珍贵资源,若能善加利用,或许能为产区发展开辟新径。 作为标杆性产区,川酒一直走在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