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务实笃行促发展 履职为民践初心
作者:王虹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12-24    

——绵竹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回顾

 

一年砥砺奋进,一年春华秋实。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务实笃行的一年。翻开绵竹市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的履职历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一组组详实数据,无不记录着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一次次审议监督、一场场视察调研,无不承载着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一份份建议意见、一项项代表活动,无不体现着人大代表的为民初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在政治思想上入脑入心,在服务大局上同心同向,在作用发挥上见行见效……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定盘星”。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一年来,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市委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点事项、重要情况等11次。全面履行领导责任,全年召开党组会议14次,研究重要议题13项,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踔厉奋发,跟党前行。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市委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紧紧围绕市委“三五三三”发展思路,常委会领导积极参与重点企业帮扶、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产业园区建设、城市更新、安全督导、信访维稳等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等制度,充分履行责任,用心用情护好绿水青山。

一年来,绵竹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对常委会工作制度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建立健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执法检查等制度,完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法定性、专业性、经常性优势,协助常委会做好各项工作。继续探索组合监督、闭环监督、联动监督等履职新模式。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干部日常监督,丰富警示教育形式,持续改进作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不断提升全市人大整体工作水平。

聚力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肩上是城市发展、经济提质,心头是万家灯火、百姓福祉。一年来,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坚决服从服务市委中心工作大局,全年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36项,作出决议决定17项,专项视察2项,专题调研59项,执法检查5项,专题询问1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7人次。

助力经济运行更加稳健。 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调研等方式,对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建设、化工园区建设、白酒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密切关注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精准了解企业需求,靶向提出对策建议,帮助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持续强化营商环境监督,助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大职能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绵竹市人大常委会把全市中心工作和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结合起来,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上发挥人大作用。开展供销社基层社建设、“5+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七水厂开工建设、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低碳农业产业碳循环示范园建设和气象监测预警“防风险补短板”情况专题调研,督促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

一年来,绵竹市人大常委会支持城乡建设更具品质。听取审议2023年度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专项评议,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更大力气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为民生“加码”,才能让百姓幸福“加分”。绵竹市人大常委会紧盯教文卫发展,开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公共疾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调研,听取审议全市体育工作、医共体建设工作报告,开展旅游服务设施管理运营使用情况专项评议。紧贴民生保障改善,开展全民参保工作专项评议,开展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题询问,持续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79件(市级10件、镇级69件),督促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着力让“呼声”变“掌声”、“问卷”变“答卷”。

一年来,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找准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推进解决,用“一针一线”的慢工细活,织就群众的美好生活。

持续增强代表活力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提出议案建议,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方式。 

“一纸建议”背后凝聚的是民心民意。绵竹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绵竹市人大常委会选取代表反映强烈的“关于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失能老人照料看护问题面临的困难及建议”等15件建议重点督办。首次开展优秀代表意见建议评选工作,评选年度优秀代表建议15件、先进承办单位5家,切实让民声落地有声、让代表善为有为。截至目前,绵竹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议案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均已答复代表,办结率100%、满意率97.4%,一大批建议已经转化为促发展、惠民生、暖民心的务实举措。

建好“民意窗”、架好“连心桥”。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全方位搭建履职平台。推动代表家站建设提质升级,投入预算资金36万元,对12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提档升级。在什地镇代表的家中、商铺,探索设立49个人大代表联络点,推动代表“听民声、解民忧”范围进一步扩大、作用进一步发挥。投入预算资金400万元,继续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不断夯实基层代表履职平台。强化作用发挥,开展“情进家站、共同缔造”主题活动,代表中的市级领导带头进站履职,带动各级人大代表进家入站接待群众2981人次,收集反映问题798个,解决问题706个,提出建议170条,构建形成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频率使用“家站”新格局。剑南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入选四川省100个优秀“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

高质量履职,还需要提高代表的履职能力。一年来,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人大代表能力建设,举办代表业务培训班3期、培训代表 110人。进一步深化“双联”制度,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实践活动,助力代表履职。强化代表履职管理,全面落实代表履职述职制度,982名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提交书面履职报告,310名代表回原选区现场述职,代表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

回首方知行渐远,登高振奋再向前。承载着人民的期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在绵竹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真抓实干、开拓奋进,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绵竹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