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题】发挥农业专业代表优势 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
作者:张娟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张明宇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12-19    

为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和专业优势,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实效,今年,绵竹市人大常委会创新组建农业专业代表小组,聚焦“三农”服务群众,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雷家堰修建于1984年,主要解决新市镇红豆村、打鱼院村、两河口村片区灌溉难、水位低的问题,同时兼顾26支渠泄洪。由于雷家堰地处射水河下游,经常出现垃圾、杂物堆积,水环境差,26支渠沿途存在多家养殖场,污水入渠,水质差,群众意见大。市人大代表梁清波通过实地走访,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后,在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对雷家堰基础设施整治的建议》,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及市水利局等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

12月12日,记者看到,经整治后的雷家堰变得环境优美,水清岸绿。两河口村村民罗小东说,“以前雷家堰又脏又乱,现在水清了,环境也好了,农田灌溉也有保障了,人大代表真是为我们做了一件好事实事。”

“市水利局整合相关资金整治河道300余米,渠道170余米,清理堰塘4200余平方米,美化绿化700余米,让曾经的‘问题堰’变身为‘公园堰’,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附近村民散步、纳凉也有了好去处。”梁清波表示,他将充分发挥农业专业代表作用,坚持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及时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助力乡村振兴。

广袤农村,大有作为。扎根农村的市人大代表蒋忠明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履职为民上。新市镇范存村因部分沟渠年久失修,堵塞后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受损,一到雨季附近村民的房屋总会发生内涝,影响大家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蒋忠明收到不少村民的情况反映,于是便提出了《关于修复范存村农田沟渠的建议》,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及市农业农村局等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

“修建沟渠不能马虎,质量一定要过关,不到现场看着我不放心。”在沟渠修建过程中,蒋忠明经常到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并与村“两委”干部交流意见和建议。看着现在焕然一新的沟渠,蒋忠明和村民们都很满意。“感谢人大代表帮我们反映问题,现在沟渠修建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家里被水淹了。”范存村村民陈道茂说,群众有什么诉求都可以直接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解决快,满意度也高。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绵竹市人大常委会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打造好农业专业代表小组这个履职平台,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代表履职活动,促进农业与农村专业代表在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农业与农村专业代表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走访群众、开展调研过程中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第一时间提交议案,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大责任”扛在肩上,推动“群众想的”与“人大办的”民生实事有效对接,双向奔赴。

今年以来,绵竹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共收到代表议案建议32条,切实把督促办好代表议案建议作为改进代表工作的突破口,以解决人大代表和选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建议为抓手,狠抓交办、承办、督办等环节,办结率为93.8%,推动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落地有声、见行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