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羌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九顶山歌”将唱得更加响亮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美编 罗凯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12-06
12月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国家级非遗项目羌年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请获得通过,不仅再次确认了全世界对“羌年”非遗价值的认可,也意味着在中国政府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下,“羌年”的濒危程度已大大降低。 羌年是中国羌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新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相关活动通常持续3至5天。在此期间,羌族民众举寨团聚、祭天祭祖、祈福驱秽、庆祝丰收。羌年又称羌历新年,是羌族的重要节日,主要流行于四川省茂县广大羌族聚居区,是羌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集信仰、历史、歌舞、饮食于一体,从节庆活动中体现出羌族人崇拜自然和先祖的民族个性。 得知 “羌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绵竹市九顶山羌汉文化山歌协会会长、党支部书记孟开金非常高兴。他告诉记者,1952年,清平正式从茂县区划调整到绵竹县管辖。为了保护和传承九顶山歌,他先后在绵竹、茂县等地搜集整理羌汉山歌500多首,成立了绵竹市九顶山羌汉文化山歌协会。2018年,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与艺术价值的“九顶山歌”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现在每年的羌年到来之际,清平九顶山羌汉山歌协会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在旅游旺季时,协会还会在清平地质广场、两山湖等地进行巡演,与游客互动,让游客可以零距离地体验羌汉文化,感受不一样的民族风情。“羌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他们将继续保护和传承好羌汉文化,加强与茂县的文化交流,把“九顶山歌”唱得更加响亮,为进一步丰富清平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作出更大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