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老字号】四川甲尔文化有限公司:匠心守护世代技艺 讲好绵竹“非遗”故事
作者:张娟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美编: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11-15    

一项技艺,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传;一个传统,刻印着古老的文化记忆。

四川甲尔文化有限公司品牌“岷元阁”,是绵竹木版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方福祖上的书斋名,从乾隆后期到现在已传承200余年,到绵竹木版年画德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德敬,已经传承了十代人。

11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汉旺镇拱星集镇社区的岷元阁年画社,映入眼帘的是密密匝匝裱好的年画,大红配大绿的撞色运用,给人扑面而来的喜庆感。李德敬正伏在桌边小心翼翼地进行年画刻版。“我手上刻的是绵竹木版年画当中四尺八开规格的巾帼英雄,由于工艺要求高,所以选择的是最合适的银杏木。”李德敬说,绵竹木版年画制作工序和步骤繁琐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也是一门需要吃苦的技艺。刻版中需要做到心静如水,刻坏一处便前功尽弃,只有从头再来。

▲图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37岁的李德敬,出生于年画世家。爷爷李方福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虽已辞世,但留下了很多杰出的年画作品。父亲李道春从事年画技艺40余载,精通刻版和绘画。大学毕业后,李德敬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和爷爷、父亲一起,传承和创新绵竹年画这门传统技艺。

4岁蹲马步、8岁磨刀、12岁开始刻版,到22岁一心一意做传承……多年的沉淀,李德敬继承了爷爷的衣钵,不仅刻版、做纸、上色、分水、勾线、点金等技法样样精通,还继承了绵竹木版年画最具代表性的“明展明挂”手法和“鸳鸯笔”技法,形成了笔锋奔放雄健、色彩明艳、线条质朴粗犷的绵竹年画北派独特风格,通过一笔一画传递年轻守艺人的“匠心”。

“我爷爷一生都在做传承和发扬绵竹年画这件事,我觉得他很了不起,我也想成为爷爷那样的人。”李德敬说,年画文化的内涵精髓是工匠精神,不但要继承好父辈的手艺,更要用匠心守护世代技艺,讲好绵竹“非遗”故事。通过三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从赓续传承到融合创新,李德敬不仅借助相关平台为自己充电赋能,还积极参加各类国际性展会,将他创新开发的一系列木版年画文创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同时,他还探索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不断尝试新方法让更多年轻人认识年画、爱上年画、使用年画,让绵竹木版年画“火出圈”。

在岷元阁年画社,除了丰富多样的年画产品外,还有一面墙格外耀眼,上面挂满了国宝级非遗大师、首届四川省(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文化名片、四川省传统工艺(绵竹年画)文创工作坊、德阳老字号等多个荣誉和奖项。在李德敬眼里,它们就像“非遗”一样,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一笔笔宝贵财富。

▲图由受访者提供

不久前,“岷元阁”入选新一批“四川老字号”名单。李德敬表示,他将以此为契机,用“市场+”“产品+”的思维,推陈出新更多有文化、有价值的年画作品,用心用情走好绵竹年画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