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扬雄《绵竹颂》引来百代诗人咏绵竹考
作者:宁志奇/文 王平/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4-08-05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在绵竹市人民公园中的红霞石诗碑上,名扬千古的诗圣杜甫所题《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音韵铿锵,脍炙人口,描绘了诗人对绵竹的深切感受和独特的情感寄托。

著名作家阿来到绵竹时感慨:“绵竹这个诗碑就是一张现成的城市名片,见证着绵竹人的文化底蕴。”但杜甫为什么要来寻讨“绵竹”呢?知晓其历史缘由的人并不多。

“蜀郡子云绵竹颂,杨庄诵罢拜黄门。休说书生无一用,时来尽可谒天阍。”《绵竹颂》是西汉辞赋家扬雄(字子云)的作品。

后来笔者在查阅民国八年版绵竹县志的黄尚毅序言得知,“扬雄抒颂,杜甫吟诗。江乡丰稻,山人足鱼”,原来这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正是因为扬雄的一首《绵竹颂》引起杜甫的注意,决定寻“绵竹”来为他新建的草堂作陪衬,这也是杜甫从好友绵竹县令韦续处引种“绵竹”的由来。

中国被称为竹子王国,据统计,我国竹类有500多个品种。在竹谱六品中,共罗列了374种品种,绵竹则名列第12名,即为持之有据了。

实际上,唐代诗人赞颂绵竹的不止杜甫一人,还有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送李馀及第归蜀》:知音伸久屈,觐省去光辉。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云当绵竹叠,鸟离锦江飞。肯寄书来否,原居出亦稀。

尤其李商隐诗作中的:“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更是直接道出扬雄由于《绵竹颂》而得到西汉成帝的荐赏。到了宋代,更多著名诗人都在作品中提到绵竹。

清代著名诗人厉鹗,病痁少閒西颢圣几见访:日长一鬼欲销除,倦倚屏风独枕书。老去故人多已逝,病来学侣未全疏。香芸有味求公是,绵竹多惭荐子虚。何似南湖堪坐夏,白荷花底数游鱼。

综上所叙,自汉迄清已历百代,而诗咏“绵竹”者不绝如缕。“绵竹”代表了绵竹人民的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

近日,绵竹市科协牵头组织有关人士专程前往成都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等地,寻访千年前杜甫当时在绵竹县引种的“绵竹”。据望江楼公园竹类培育专家介绍,望江楼公园内现标示的“绵竹”为1958年该园从绵竹人民公园引种而来,然而当年亲历引种者早已过世,仅见其记录。如今,成都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这两园现在所标示的“绵竹”与绵竹市人民公园种植的“绵竹”大相径庭,全不相符。那么,当年引种的“绵竹”是否存活?是否变异?真相尚须进一步探索,以求正本清源,去伪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