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陈刚:坚守传统绘制技艺 弘扬优秀非遗文化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11-03
今年10月中旬,在成都举行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同根同源 “非遗”竞技展中,绵竹年画艺人陈刚在现场用2个小时刻制的《鹿角同春》木版年画获得最佳创意奖。此前,他在2022年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展比赛中,创作绘制的木版年画《狮头》获得四川特色商品铜奖。 成绩的取得源于他24年孜孜不倦的坚守。今年43岁的陈刚是绵竹年画南派传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兴才的大孙子,他从小耳濡目染,对民间艺术绵竹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99年,陈刚高中毕业后,来到广州一家电子厂打工。三个月后,他选择回到家乡绵竹。当年腊月,绵竹举办首届年画节,陈兴才教陈刚在木板上雕刻绵竹年画《披红状元》。爷爷示范雕刻了三、四十刀以后,陈刚仅用了5天时间,就把此画雕刻成功。他的刀法如此之好,受到了爷爷奶奶的赞许。 绵竹首届年画节成功举办以后,绵竹年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此,陈刚便向爷爷陈兴才学习雕刻绵竹年画的各种门神。陈刚告诉记者,现在的画风和雕刻年画,他都传承了爷爷的风格和技艺。 后来,许多游人到陈刚的家画坊参观,问他为何不对绵竹年画的绘制方式进行一些创新,但陈刚始终坚持传统绘制技艺。他回忆道,2003年,南京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与他对接,称“陈刚画坊创作的年画有多少,公司就收购多少”,当年,他在家里画了半年时间的年画,收入了几万元,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近日,记者走进陈刚的画坊时,看到他正在雕刻《绵竹年画迎春图》。陈刚对记者说,他计划花3年时间,在梨木板上雕刻《绵竹年画迎春图》长卷。现在,他除了完成日常的绵竹年画绘制工作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完成这幅作品。他说,他雕刻的绵竹年画底版木材,都是从山东购回的梨树木,梨木作画版,利于长时间保存,不易生虫。 陈刚尤其擅长绵竹年画的复杂起稿和刻板,善于画传统的仕女、童子、中堂,刻版《双扬鞭门神》《老鼠嫁女》《三猴烫猪》便是其代表作。近几年,随着“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的深入推进和私人收藏者的增多,对年画刻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陈刚已先后为绵竹本地的学校和成都、绵阳等地的学校雕刻了几百张绵竹年画木版,在传承好绵竹年画技艺的同时,还兼任了孝德学校、绵竹职中、清道学校等学校的年画课课外辅导员,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和推广绵竹年画的传统技艺。陈刚告诉记者,现在到年画村开展研学活动的学校很多,向青少年科普绵竹年画完整的制作过程,是他作为绵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义务。他会抓紧时间复刻更多绵竹年画经典画作,更好地宣传、推广和展示绵竹年画。 “忙时握锄头,闲时握笔头”。自从事年画创作工作以来,陈刚始终坚守初心,努力传承绵竹年画的传统技艺。2019年,冯骥才来到孝德镇年画村参观,为其爷爷题写了“陈兴才故居”;2022年7月,陈刚被授予绵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023年6月,他当选为绵竹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在绵竹,像陈刚一样的年画艺人还有多人,他们多年的坚守与传承,让绵竹年画成为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年画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年画村呈现出村美、业兴、景美、人和的欣欣向荣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