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绵竹一在建工地挖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防空洞
作者:周韵 许明杰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10-13
10月12日下午,在位于绵竹市东顺城巷的“城墙记忆”项目建设现场,挖出地下深洞,疑似防空洞。10月13日上午,经市级相关部门现场勘验鉴定,确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设的防空洞。目前,现场已被保护起来,等待后续处理。 当天上午8点40分,记者来到现场看到,一台挖掘机停在防空洞附近,周边安装了临时防护栏,将现场隔离和保护起来。洞口口径约为一米左右,呈不规则状,是施工机械挖破的洞穴一角。从洞口壁沿上可以看出,该防空洞由红砖垒建,洞顶有一定弧度。由洞口向内观望,虽然洞内落入较多浮土,但依然能清楚地看到洞内廊道、侧壁平整。 “这个防空洞很早以前就有了,90年代末因城市重新规划建设后,才被建筑物所掩埋。”72岁的王信安是附近的居民,据他回忆,在上世纪70年代初,防空洞还对外开放,他曾因好奇走进洞内参观,隐约记得洞内宽度约为2.5米。 上午9点,市住建局、文管所、剑南街道等部门、单位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在施工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跟随队伍一起进入洞内,只见整个防空洞呈半弧形,洞壁留有通风口,洞内环境比较潮湿。继续前行,洞顶上垂挂着冰柱般的白色物体,洞壁部分墙面已经开始斑驳。经过勘查,确定为防空洞。 “当时我们正在进行基础开挖,在距离地面一米多深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以为是过去建筑物的基础,就用机械进行了破除,才发现是个通道,于是立即停止了施工。”施工现场负责人邓彬告诉记者,他们立即将情况汇报至相关职能部门后,对现场进行了封锁。后期经过对气体探测,确认洞内安全之后,施工人员下去进行了查看,发现该通道疑似过去所建设的防空洞,长度约30米,洞内高度2米,宽度2.4米,属于砖混结构建筑物。 当天,经相关部门现场勘验、走访,技术人员对洞穴鉴定,确定该防空洞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的人防工程。“过去有不少单位和个人团体都曾建设过类似的防空洞,后期几乎进行了回填。它是属于一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物,现在在绵竹已经很难见到。”市文管所所长谢之战表示,虽然该防空洞面积不大,可利用的价值不高,但建议暂时对防空洞进行原址保护,今后可能或将它作为历史性代表建筑物进行展示,或进行其他利用。至于“城墙记忆”项目其它地面工程,可以继续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