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华民间艺术瑰宝:十二月市之绵竹“桃符”
作者: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8-09    

7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宴会,欢迎出席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宴会现场,长形组画《成都十二月市》惊艳亮相,央视“大国外交最前线”栏目主持人康辉介绍了成都十二月市的历史延展。据史料记载,北宋御史赵卞所著《成都古今记》写到当时成都的几个市场:“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其中“桃符市”的年画多由距离成都较近的绵竹、夹江等地的年画作坊提供,以门神为主体的宋代年画已很兴盛。

宋有王安石的经典传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此处所指“桃符”尤以绵竹木版年画为代表,它是中国最早的门神画,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风情。除旧迎新之际,国人将其贴于门上用以驱邪辟鬼,祈福纳祥等。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作为农耕时期吉祥文化图式的木版年画,这一传承千年的古老民间艺术仍然如同松柏之态,至今方兴未艾。绵竹年画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因其深厚的人文和艺术价值引起海外人士的关注和探索,并深刻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民间美术技艺。2006年5月,绵竹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郭沫若评价绵竹年画“真是洋洋大观,仿佛回到四川”;冯骥才赞誉绵竹年画“土中大艺术,纸上剑南春”。绵竹年画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构图对称、简练,形象夸张、变形,线条古拙、流畅,色彩艳丽、明快,工艺、手法独特,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绵竹年画有着实用性和趣味性并重的特点,特别是独幅画和斗方在实用的前提下,更注重对情节性、趣味性的追求,如《三猴烫猪》《春官偷酒壶》《老鼠嫁女》等,无不呈现出活泼俏皮、诙谐幽默的艺术趣味,反映了四川人民对生活特有的理解方式。在内容上,辟邪纳福、欢乐吉庆是绵竹年画的主要内容,如《寿天百禄》《岁岁平安》《永镇家宅》《如意加官》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传统的年画技艺传承也曾面临生存危机,据“中国报告大厅”信息显示:木版年画已经从实用的年画变为收藏的年画。为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绵竹年画的保护、传承工作,2019年9月,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了《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并于2020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成为国内第一部年画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受到文旅部的高度赞扬。

7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考察时指出,文物保护修复是一件长期任务,要加大国家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扬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作出更大成绩。绵竹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立足于绵竹年画的传承和发扬,从人才队伍的培养入手,深入挖掘年画文化宝藏,擦亮川西地区独具特色的“绵竹年画”文化标签。

供稿:绵竹市党史市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