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诗圣”杜甫为何来绵竹觅“绵竹”?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6-15    

“‘诗圣’杜甫为何来绵竹?为何来绵竹觅‘绵竹’……”6月14日下午,由绵竹市总工会主办,由德阳市江奎艺术博物馆、绵竹市古文化传承研究会、绵竹书画院承办的“送文化进企业”活动走进四川杜甫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绵竹酒文化进企业的第二讲,主题为《 杜甫与绵竹、与绵竹酒》,让大家对这些历史故事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江绪奎是绵竹历史文化和酒文化的研究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他发现历史上李白、王勃等多位名人来过绵竹,并与绵竹有着很深的渊源。在讲座中,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阐释杜甫与绵竹名人的关系、杜甫向当时的绵竹县令韦续觅“绵竹”的历史故事,杜甫与绵竹酒的故事。

江绪奎说,唐代,李白与杜甫一见如故,两个人在文学上惺惺相惜,酒是他们的共同喜爱之物。他们俩在山东一带漫游时,就经常过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生活。即使在成都吃住都靠裴冕、高适、严武等朋友的接济,也没有放弃过喝酒。“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酒酣耳热忘头白”“饥籍家家米,愁征处处杯”等诗句便是杜甫喜欢喝酒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杜甫在绵竹是问道、醉酒、吟诗、觅竹?这是因为:

一、史书记载:杜甫和李白都是官场失意后就更加信奉道教。杜甫曾经与李白、高适三人一同去採仙草、拜高道。

二、严君平、扬雄、王勃、李白、杜甫都在绵竹问道醉酒。

三、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是郫县人,因为写了一篇《绵竹颂》,由平民一夜之间成为朝廷高官。

四、绵竹是中国道教遗迹最多的县。5个治、两个靖庐、第三洞天、64福地。

五、杜甫的好朋友裴冕是韦县令的上司,韦县令一定会用绵竹美酒招待他。

六、杜甫是以诗觅绵竹,竹子虽然细小有节不屈,代表坚守节气和操守。

七、杜甫认为绵竹不屈不挠是他精神象征,还有经济价值高。他一家人要靠“绵竹”生活。

据考,绵竹这种竹子长得快,发得宽,把杜甫草堂的松树都隐盖了,说明绵竹不屈不挠,有极强的生命力,极有经济价值,是杜甫一家生存下来的主要收入之一。

杜甫在成都实际居住了3年零9个月,加上在梓州、阆中等地云游时间,前后历时7个年头。公元765年,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暂时由其弟弟杜占经营。成都杜甫草堂是杜甫一生中建的三座草堂之一,成都杜甫草堂是构筑最大、规模最大、最为知名的草堂。

绵竹市酒类行业商会副会长、 四川杜甫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佳对记者说,非常感谢市总工会开展的送文化进企业活动,他们组织了全体职工学习,了解了更多的酒文化,受益匪浅,活动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