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孝德年画村: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振兴之旅
作者:申梨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4-14    

绵竹,是一座躺在年画怀中的城市。绵竹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绵竹市深挖年画传统文化内涵,大力培育和发展年画产业,将孝德年画村打造成集文化创意、旅游、展览、民宿、乡村观光为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厚植传承沃土 年画文化根植于百姓心中

四月的绵竹,花团锦簇,万里平畴,到处生机盎然。

漫步在年画村巷道里,可以看到门神肃穆可敬,举鞭除黑,挥锏惩恶;仕女拂袖含笑,恰步轻盈等饱含群众美好愿景的上墙年画,给这个美丽的村庄增添了几分活泼与安详。

执笔、蘸墨、细描、轻点……在位于乡遇画里·文创社区的“农闲堂”里,10余位农户正在俯身作画,经过一番精心画作,一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年画娃娃跃然纸上。

年画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是植根农村文化沃土的绘画艺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早已成为群众的情感纽带和精神寄托。因从小耳闻目染,该村的很多农户农忙时在田间地头干活,农闲时放下锄头就能拿起“笔头”进行年画创作。“农闲堂”既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加油站,更是大家交流传承年画技艺的大舞台。各会员单位将订单需求汇集于此,再由协会统一组织人员派单制作,让村民在农闲时参与到手绘、刺绣、陶板等年画产品的创作与制作中来,当地老百姓亦农亦画,实现家门口就业。

为了提高艺人们的绘画技艺,孝德镇年画村积极支持年画传承人开展传承传习活动,设立农闲堂、三彩画坊、轩辕年画、年画博览园等传习所(教室),常年开设年画培训班、研学体验等活动,同时邀请国家级、省级年画传承人及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学员进行免费培训和分类辅导,培养出了一批批有年画技艺的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活力。

截至目前,“乡遇画里”文创社区已汇聚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年画艺人30余人,各类年画产业经营组织40余家,从业人员400余人,实现了年画文化的传承与繁荣,真正让年画文化根植于百姓心中。

深挖年画内涵   绘出产业振兴新“画”卷

以前,很多人一直用“傲慢”和“偏见”的眼光看年画,有的认为“土”,有的认为“不接地气”,跟不上时代潮流。曾经一段时间,很多艺人不愿意从事年画创作,导致年画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缺少创作骨干和领军人物。

只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出一条阳光大道。近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就地取材,串联起德孝文化、农耕文化、年画文化,在文化振兴上下功夫,带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同时,借乡村文化振兴的契机,破除陈旧观念,拓宽年画进入各级各类展览和评奖的渠道,搭建平台,给绵竹年画营造走向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机会,并出台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确保有序传承、广泛普及,让年画村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2002年起,孝德镇年画村成功举办了历届绵竹年画节分会场的系列活动;全面落实“非遗进校园活动”,专门设置年画课程,让年画正式进入课堂。在年画制作的材质上、工艺上、功能上不断地拓展和创新,相继开发出了刺绣年画、竹编年画、年画服装、手绘年画折扇、年画伞等20多个系列年画产品,开发传统年画及衍生产品1000余种,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兴业就是为了富民。孝德镇年画村还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农旅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形成以乡村美食、特色民宿、非遗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等为代表的特色文旅产品,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老百姓乘着文旅融合的春风,建起了跑马场、花博园、水上乐园,开起了农家乐、民宿、乡村咖啡馆等,走上致富之路。每年的6月到11月,年画村里各式各样的水果陆续成熟上市,基本能实现夏秋冬三个季节的水果无缝对接。在各类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加持下,村民每年人均纯收入已达2.2万元。

国家4A级景区年画村集旅游、展览、民宿、乡村观光为一体,获得“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闪亮名片,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产业优势。

解读幸福密码 展现乡村文化振兴与自信

绵竹年画不仅让乡村“外在”变了模样,更展现了乡村“内在”的振兴与自信。

过去,人们只在过年的时候买年画,如今的绵竹年画,不仅是人们过年时的吉祥画,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装饰品、礼品、纪念品,是文化传承交流的载体。

振兴年画,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点。孝德年画村通过定期举办各类绘画创作活动和弘扬好家风家训活动,让大家远离了酒桌、牌局,专注到创作中,激发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注重将廉政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年画创作结合起来,让年画有内容、有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等形象地传播。全面解读“年画故事”内涵,将共同认可的“乡邻和睦、父慈子孝、艺精业勤”等系列家风家训通过统一的样式张贴在家门口,村民常常主动对照反躬自省,优秀的、接地气的家风得以传扬,成了家家户户的“幸福密码”。

乡风乡愁醉乡村、乡土乡情睦乡邻。老院落迎接新起点,年画村作为绵竹地标之一,正用行动照亮着文化传承者的梦境,居行于记忆富足的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