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天府旅游名县】精雕细琢绽新颜
作者:唐妮 牟文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4-03    

——我市启动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瞄准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的目标,围绕“软硬环境双提升”方针,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全面启动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工作,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完善服务功能,优化旅游环境,不断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为全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造景区硬件    升级旅游体验

3月29日上午,记者在孝德镇年画村景区德茂路口旅游厕所改造现场看到,头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或装卸施工材料,或测量安装管线,大家忙而有序,加快施工。“此次改造将严格按照国家3A级旅游厕所标准进行,为游客营造更加便捷、舒适和人性化的如厕环境。”年画村景区负责人何艳青告诉记者,改造后,厕所内将新建家庭卫生间,增设安全扶手、儿童小便池、儿童马桶、母婴用具和呼叫器等设施,无障碍功能也将得到提升,彰显人文关怀。

在旅游景区“如厕难”问题会大大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因此,我市在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过程中,将旅游厕所改造作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优化旅游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让游客“方便”更方便。“我们共投资400余万元,对13个旅游厕所进行提档升级,包括6个3A级厕所、3个A级厕所,预计将于4月底全面完工。”市文旅局副局长张义军表示,改造将进一步优化厕所布局,完善厕内设施设备,提升游客满意度。同时,按照“一厕一景”的理念,将景观景点、地域文化与旅游厕所巧妙结合,让厕所成为绿道、公园和景区中的一道风景线。

热火朝天的改造场面同样也在九龙山—麓棠山旅游景区上演。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工人们正忙着砌筑隔墙、抹灰装饰,一场旧貌换新颜的华丽“蝶变”已拉开序幕。“游客服务中心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印象,也是景区的‘门面担当’。”九龙镇副镇长郑晓辉说,“换装”后的游客服务中心将一改过去设施陈旧、功能缺失的情况,全新打造警务室、医务室、母婴室、投诉室,开辟特色产品展销区和休息娱乐区,形成融合“吃住行游购”为一体的旅游服务综合性平台。

据了解,为全面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九龙镇以我市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以规范化、美观化为标准,积极开展景区补短板工作。对景区内老化的标识标牌、垃圾桶等设施设备进行完善更新,全方位整治景区环境。同时,因地制宜在九龙里沿线打造浮雕小景观、帐篷基地、茶吧区,设计植入体验性强的游玩项目,丰富旅游业态,让游客在景区留得住、有得玩,实现沉浸式游览,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

注重文化植入    丰富旅游内涵

粉白、描线、上色......漫步在年画村景区内,随处可见在墙上绘制年画的工人们。在他们笔下,一幅幅精美艳丽、生动形象的绵竹年画变得活灵活现,将整个景区装扮一新。“此次主要根据墙壁年画的破损情况,进行补色和重绘工程。”年画艺人林国栋告诉记者,整个绘制面积共10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了400平方米。完工后,将为景区增添浓郁的文化氛围。

“九顶山(哟哟嗬喂)高又高(来嘛依儿依哟)......”来到金色清平景区,悠扬动听的山歌回荡在耳畔,当地村民正伴着音乐排练特色歌舞。“今年旅游旺季,我们将在景区地质广场、两山湖等地进行巡演,让游客零距离感受羌汉文化的魅力。”清平九顶山羌汉文化山歌协会会长孟开金说道。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在景区改造过程中,我市着力将深厚的年画文化、德孝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人文资源融入各个景区景点,进一步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新亮点,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此外,结合民俗风情、文化惠民,持续推出老街老戏老话题、绵竹年画《迎春图》活态展示、街头艺人展演、特色旗袍秀、九顶山歌巡演等系列文化活动,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提升景区品味,让游客乐在其中。

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以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为引领,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禀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通过做美环境、做优服务、做强产业,打造业态丰富、特色鲜明、口碑良好的景区景点,增强旅游接待能力,以文旅之笔勾勒繁花似锦、酒香流转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