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天圣宫迁建修复 将再现清代道观辉煌
作者:刘菲 蒋丽萍 文/图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3-11
经过前期立项、选址、审批、招标,清代全木结构古建筑天圣宫已于今年1月正式迁建修复。此次迁建尽量沿用原天圣宫建筑材料,将原汁原味重现清代道观天圣宫的辉煌。 据介绍,天圣宫在清代为道家传教的一个场所,曾用名有三圣宫、天后宫等,咸丰初年改名立善堂,后更名为湖广会馆,成为湖南、广西商人在绵竹的聚集交流活动场所。在民国时改为私立立志中学,近代再次更名为“立善堂”,成为市民品茗聊天的一处茶楼。 据绵竹本土历史研究者王兴庭介绍,2017年他曾再访立善堂,当时仅存一厅,厅内两排10多根脸盆大的木柱整齐排列,支撑着5米多高的木头楼板。立善堂大厅四周也由10多根脸盆大的木柱支撑着椽子檩子,在大厅四方各有一“独特”木柱,这些木柱上方有1米多高的撑弓,撑弓支撑着高大厚实的屋檐,撑弓正反两面各雕刻有一组古戏表演,吹打扯唱栩栩如生,反映了绵竹当年传统文化灿烂的一面,也展示了能工巧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天圣宫是绵竹市保存至今的一座清代全木结构古建筑,于2019年被列为绵竹市文物保护点,原址位于代家巷。2015年,代家巷片区被列入我市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再加之天圣宫原址已不具备修缮、管理等条件,因此,经过前期立项、选址、审批、招标等流程后,我市于1月初在茶盘街启动了天圣宫迁建修复工程。 市文旅局文管所所长谢之战介绍,天圣宫新址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整个建筑长19.82米、宽11.04米、高约12米。此次迁建修复将保留其原有的单檐斜山式小青瓦屋顶的建筑风格。 天圣宫迁建修复后将更名为集贤堂,内塑绵竹历朝历代先贤名人,彰显绵竹厚重的历史文化。目前迁建修复工程的梁架部分已经全部完成,基本上保存了天圣宫完整的梁架,整个柱础和整个梁架都是原有的清代木结构,部分经岁月风霜侵蚀完全无法修复的木柱进行了局部替换。另外,对局部的一些雕刻也会有一些新的制作。整个天圣宫迁建修复工程预计于5月底前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