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绵竹:做好木版年画传承保护 让“非遗”绽放时代光彩
作者:唐妮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1-06    

近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指示要求,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保障、产业扶持等方式深挖年画文化内涵,发展年画产业,使绵竹年画成为闪亮的城市品牌,形成了以年画产业助推农民增收致富、以传承优秀德孝文化带动乡风文明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着力传承保护 筑牢非遗发展根基

 绵竹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品多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有实用性、情节性、趣味性并重的特点。

2020年1月1日,在相关部门的多方努力下,全国年画行业首部地方性法规——《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为绵竹木版年画的抢救、保护、利用、传承构建起法律安全网。通过法律条例的约束,全市400余个年画作品有了版权登记保护,申报了“木版年画彩色套印版和木版年画的快速制作方法”等18件年画制作技艺专利,注册“胡美人”等年画商标12个。

 近年来,我市深挖绵竹年画时代内涵,不断创新年画创作载体,加强年画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发展,制作连续剧《年画传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片《年画村的故事》、歌曲《竹娃娃绵妹妹》等作品,以及廉政年画、法治年画等公益年画作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市年画艺人因地制宜创作出《出门一定戴口罩》《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向广大医务工作者致敬》等系列防疫宣传年画,为全民战疫注入“非遗”力量。据悉,近年来,我市共新创作绵竹年画500余件,先后赴美英法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展出,部分精品分别由中国美术馆、法国东方艺术馆、上海图书馆等收藏。 

构架人才体系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大家注意区分人物颜色。”1月4日下午,在清道学校年画教室里,十余名孩子挥舞手中的画笔,老师封书会正详细讲解年画经典人物,传授绘画技巧。不一会儿,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年画仕女图便跃然纸上,十分生动。“如今,孩子们对创作年画都很感兴趣,越来越多的娃娃当起了传承人。”封书会笑着说道。

走进清道学校,浓浓的年画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为了让学生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能,多年来,清道学校在传承年画技法上狠下功夫,打造出年画特色鲜明的“四室两地”校园文化环境,建立起完善的“清道教育 年画文化”艺术特色教育体系,创编出“教材+图册+手绘本”的富有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系列年画资源,积极培养学生对年画的兴趣。

活态传承是非遗发展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市广泛建立传承基地,设立传习所、传习教室,常年开设年画培训班,邀请国家级、省级年画传承人及省内外专家学者对学员进行免费培训和分类辅导,平均每年培训400余人次,形成了技法+理论的传承体系。同时,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编写《绵竹年画》校本教材,在全市中小学专门设置年画课程,极大地丰富了艺术教育内涵。

市文旅局非遗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还注重梯级培育非遗传承人才,积极进行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和认定,推动形成国、省、市、县梯级人才传承体系。目前,全市已构架起老中青三代非遗传承人才队伍。

图为城东第四幼儿园走进年画博物馆开展年画兴趣课堂

创新发展模式 激发非遗传承活力

元旦期间,孝德镇年画村成为我市乡村游的热点。在“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绵竹年画点缀青瓦白墙,游客们沿着五彩步道漫步,一边欣赏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一边合影留念。而在三彩画坊和年画展示馆,年画靠枕、年画桌布、年画手机壳.......丰富多彩的年画衍生品让游客爱不释手,驻足挑选。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孝德镇年画村深入挖掘年画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已发展成为以绵竹年画技艺传承、保护、推广、宣传,文创产品生产、研学体验、艺术培训,主题度假为核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此外,该镇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产业优势,建立起一套年画产、供、销的全产业链模式,村民因此过上了“农忙扛锄头、农闲握笔头”的生活,日子越来越红火。

年画村的变化,是绵竹创新发展模式、激发非遗传承活力的成果之一。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非遗+”融合发展模式,对绵竹年画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开发,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绵竹年画村”,打造“画境绵竹·年画里”乡村旅游综合体,推出艺术体验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研学主题游等6条精品年画旅游线路,成功举办十九届“中国·绵竹年画节”,打响了“到绵竹过中国年”的旅游品牌。此外,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刺绣年画、年画折扇、年画玩具、年画办公用品、年画居家用品等30余个系列,1000余种年画衍生产品,打造年画街坊、剑南老街年画特色产品展销店,实现年画作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变。

据了解,目前,绵竹年画产业平均每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从事年画创作的人员达1500余人,涌现出以四汇斋、三彩画坊、轩辕年画等为代表的年画企业30余家,带动数千户老百姓增收致富,年画产品远销美、法、英、日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

(部分图片系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