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冬奥会】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场馆“鸟巢”完成升级改造 冬奥北京两大赛区全面完工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10-30
10月28日,作为北京市冬奥工程建设的收官之作,承担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任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改造工程完工。至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及延庆赛区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全面完工。
国家体育场“鸟巢”改造工程完工 冬奥北京两大赛区全面完工 北京冬奥会共设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自2017年3月31日,北京市下达冬奥工程建设“开工令”,数万名冬奥建设者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冬奥建设精神,投入到场馆建设中。经过1671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由北京市负责的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及31项配套基础设施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介绍,目前,所有竞赛场馆已经通过国际单项组织认证,并经过多次测试活动的检验。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已陆续交付北京冬奥组委,全部31项配套基础设施已投入使用。作为冬奥会筹办工作“重中之重”的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准备就绪。 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双奥之城”。在北京赛区,除新建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外,其他竞赛场馆均利用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非竞赛场馆则大量“借用”了北京市的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如北京冬奥村赛时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服务,赛后将作为北京市的人才公租房面向社会配租。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借用”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赛时为全世界媒体服务,赛后回归原有的会展功能。 延庆赛区被誉为“最美赛区”,建设了国际一流、填补国内空白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区秉承“山林场馆,生态赛区”理念,体育设施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完工,让一流的冬奥会场馆融入到小海陀的自然景观之中。 北京冬奥工程还创造了诸多科技、绿色、建筑领域的第一。通过建设世界首创的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第一届100%使用光伏、风电等绿色电能的奥运会。通过科技创新,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采用碳排放接近于零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主办城市。作为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建设采用了世界跨度最大的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长198米、宽124米的巨大跨度屋面没有一个支撑支柱,重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 丁建明透露,北京冬奥场馆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已全面完工,北京及延庆赛区的临时设施搭建工作已全面展开。按照计划,这些涉及观众观赛的系统、运动员服务的系统,电视转播、防疫、物流等方面的临时设施将在年底前基本完工。 “鸟巢”升级改造方案首次公开 历时一年半,鸟巢改造工程完工,北京冬奥会时将承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式4场活动。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相军介绍,此次主要对场馆无障碍设施系统、景观照明系统、观众服务设施系统及其他设施设备系统等4方面共计37个分项进行提升,凸显绿色、智慧和人性化特色,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 “去年4月份,各项改造任务全面启动,历时将近一年半,今年10月底完工。” 相军表示,本次改造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场馆外围东北侧增建了无障碍坡道。全场18部无障碍电梯更新,增加轿厢不锈钢镜面和扶手。现有场馆101间无障碍卫生间里,增加了儿童马桶垫圈、儿童垫脚凳、可调节高度的多功能置物台等。根据最终观众人数,还将确定轮椅坐席比例,对部分区域无障碍坐席加密处理。 观众服务设施的改造将让观演更有温度。观众区安装了不同尺寸的电子屏幕,90块中小电子屏环绕看台区域,为观众呈现更加清晰的观演效果。此外,看台集散区增设了128台温水直饮机,冬季室外也能供应温水。观众区卫生间洗手池也可提供热水服务,让现场观众真切体验鸟巢温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