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绵竹在这里“浓缩”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0-12-02
——寻访德阳首家民办博物馆江奎艺术博物馆
本刊消息 12月2日,红衣儒家创会会长、中国书院学会副会长等相关领导到德阳市江奎艺术博物馆参观。从2019年经省、市主管部门批准成立以来,该博物馆已经接待了约9万人次的参观者免费参观。位于绵竹紫岩街道联合社区的这家民办博物馆何以如此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 2000年,江绪奎在当时的东北镇联合村的江家清代古院的位置创办了绵竹书画院,收藏展出书画作品,并收集宋、元、明、清时期的绵竹数百人家的石雕、木雕、砖雕和各类建筑材料,以旧复旧建成了绵竹书画院。后来,经过近20年时间的收集,其馆藏品不断丰富与完善,收藏了各类文物、艺术品近万件,成为综合性民办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古代、近现代名家书画、古文字、金银器、青铜器、古石雕、古家具、古竹(木)雕、古砖雕、古玉器、古陶瓷、古代酒文化、老年画、古代民俗等文物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这是1919年,英国传教士在绵竹修建仁泽医院(绵竹市人民医院的前身)留下的建院碑,碑文上清楚记载当时修建医院时的有关故事,这是我当年从农家猪圈的地坪中掏出的,这块建院碑见证了西医在绵竹的传播过程。”记者走进这家博物馆,博物馆的主人江绪奎向记者介绍了其中有关绵竹的书画、文物等,“这是一块明末的绵竹大曲酒的木质酒招牌,当年的绵竹大曲酒招牌就像酒旗一样的广告牌;杨锐是绵竹人,他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这是我从文物拍卖市场竞价获得的杨锐八条屏小篆《道德经》,也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大规格的杨锐八条屏,是杨锐27岁时的书法作品,也是其留世较早的书法作品。” “这是我幺爷江承儒在宣统二年的毕业证书和肄业证书,目前全国这种宣统年间的毕业证书有2张,一张在贵州大学,一张在绵竹的江奎艺术博物馆。毕业证书上的有关内容反映了绵竹人清代晚期在学习日本自治的情况。” …… 谈起该馆的建筑材料,江绪奎更是滔滔不绝。他说,博物馆的门窗等房屋的有关材料,浓缩了清代绵竹的四大地主“黄膏子”、“魏带子”、“杨猴子”、“杜饼子”家的有关木雕、石雕或砖雕等建筑材料。熟悉绵竹历史文化的人士在看了该博物馆的物件后由衷称赞,"这里真的是一个古绵竹的历史见证"。 “该馆是全省民办博物馆藏品档次最高的,特别是书画,仅明代名家书画就有近20幅”,这是该馆在申报民办博物馆时,专家鉴定组的评语。“该馆在清代古院的基础上,收集各种古建筑以旧复旧,十分具有特色和珍贵”。 这里的一砖一木、一草一树、一窗一门……都受到高度赞誉。成都文旅集团四川欧洲文旅宣传片拍摄组留言:“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在于教化,而在于启蒙;不在于他有多宏伟、多现代、有多少古董,而在于他的思想、他的价值观,他给观众的启迪和他所传递的精神。德阳市江奎艺术博物馆就是这样的博物馆。” 为进一繁荣地方经济文化,推进绵竹全域旅游发展,讲好绵竹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该馆还开展了系列历史文化公益讲座,编写了《历代名人与绵竹酒》《绵竹酒文化图说》等书籍。目前,该馆正在组织撰写《图说趣话中国酒文化》,打造汉字博物馆、绵竹酒文化博物馆、民间年画馆、博文艺术中心、乡贤博物馆等,努力把这里打造成为博物馆部落。 (图为游客正在参观访问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