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美人”与绵竹木版年画
作者:王平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12-24
今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宣传四川旅游新品牌“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活动中,一副由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绵竹年画博物馆馆长胡光葵创作的年画版“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绘画作品受到与会领导、嘉宾和新闻媒体的好评。今年12月初,在北京举办的“四川非遗精品进京展”上,绵竹木版年画传承人胡光葵的现场展演,更是赢得了一片惊叹。 传承年画艺术孜孜以求 一绘一刻勾勒纸上艺术,一想一动只为心之所向。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为的是将民俗文化引入大雅之境,将绵竹木版年画带进大众视线,这就是拥有国家注册商标“胡美人”——胡光葵,被美术界称为新派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他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古装仕女还是贺岁美童,所表现的人物之美难以言状,他高超的国画水准为他执着新年画艺术奠定了基石。 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从1992年开始,一直在基层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至今已有28年。 胡光葵长期从事中国年画的研究和绵竹年画的传承,拓古绘今、承古续今地将古版拓片与水墨手绘完美结合,以传统国画的技法创作新年画,开创了墨彩年画的新典范,逐渐完善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与时俱进的创作之路,成为新派年画的代表性人物。 为了把绵竹年画学习好,胡光葵一度达到了“疯魔”和“忘我”的境界。他从制粉笺纸、起稿到刻版,从印墨、上色到印花,再从勾线、钤印到题款,每道工序都努力做到极致。 为了更好地赋予绵竹年画活力,胡光葵组织绵竹年画艺人从过去单一的“年画门神”,开发出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年画系列。如:手绘年画收藏门票、年画手绘贺卡和手绘挂历、年画册页、年画绢扇、年画服装、年画绣品及画绣结合品、布艺年画、水晶年画、月历年画伞等,成为年画产业经营的主导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墨饱韵丰 民俗文化导入大雅之境 作为绵竹年画的传承人,胡光葵在传承的同时还不断进行创新。他的新年画艺术以传统笔墨为基础,融合绵竹民间年画的图案和传统木板印制表像,以中国画水墨工写方式来解构作新年画,开创出墨彩年画的新技法,从而成为一种崭新的年画艺术模式:即创作手法是纯粹的中国味,美术表现和感染力又承续了绵竹年画的鲜明特点。 许多不明就里的观众看了他的新年画作品后,都惊讶于天然纹质效果的背景自然天成,主景人物形象生动可人。其构成色彩明快、线条单纯,充满着年福节庆的中国文化情趣,喜乐欢聚元素组合罗列出热烈的氛围,从而表达了画家对新时期民俗的深切关怀。因为擅长描画美人,被称为“胡美人”。 要做到在传承中创新并非易事。胡光葵认为,创新就是在学习传承好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于是他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胡光葵在前人留下的绵竹年画《双扬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对门神(秦琼和尉迟恭)经典作品基础上,加入了中国画中水墨的因素,使得改进后的作品看上去更具威严和气势。 胡光葵称,绵竹年画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同时,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方式,创新载体,才能真正发扬光大,这就需要培养年轻人。对此,他收了很多的徒弟,还每年坚持开展传承活动,不断培养后继人才。 同时,他还编写了《绵竹木版年画》教材,并走上课堂,向青少年传授年画知识,组织艺人开展年画上墙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到乡村。对绵竹孝德镇,原遵道镇、东北镇400名农民工进行年画技术培训,使农民在技术和艺术上有新的认识并学有所用。 有专业人士说,欣赏胡光葵的画,如同品一杯窖香醇厚的绵竹美酒,在极富个性的画面书写中,人们看见那些托盏献寿的古装美人、开门纳福的邻家女孩、迎春同乐的金童玉女都一一走来,美轮美奂,让人沉醉。他的集新思路、新感觉、新画风、新主题于一体,诗意、灵韵、情趣尽在画中,承先启后、开拓创新、新意叠出,大气酣畅、墨饱韵丰地将民俗文化导入大雅之境,这就是“胡美人”笔下的新年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