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与民族鞋擦出火花 “寻鞋哥”以陶艺还原藏品
作者:刘菲 文/图      来源:     日期:2019-09-24    

暂停了骑单车收藏和宣传民族鞋文化,最近“寻鞋哥”赵华埋头于鞋子与泥土中。打泥、捏塑、烧制、勾花、上色……他希望以陶艺的形式将自己的藏品一比一还原出来,便于展出和保存。

发霉、虫蛀 收藏回来的鞋子难以保存

我市九龙镇清泉村的赵华因用6年时间骑单车走遍全国,收藏了300多双带着56个民族记忆的鞋子而被称为“中国寻鞋第一人”。他的藏品中,鞋子的材质很多,皮、草、布、木……满是民族元素的鞋子一般都是当地人就地取材制成,很难保存。虽然自己设计、监督建造了鞋子博物馆为这些藏品安家,但是发霉、虫蛀等情况依旧无法避免。“原鞋或是复制鞋,都会随着时间、光照、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褪色、裂纹、霉变等。比如这双用鱼皮制成的鞋子,以前是可以立起来的,现在被虫蛀了,缩成了一堆鱼皮,已经看不出当初的样式了。”除了虫蛀,一些有着精美绣花的布鞋也出现了褪色的情况。如何更好地保存鞋子,让子孙后辈们都能感受“足尖上的魅力”成为横在赵华面前的一大难题。

“试过用木头制鞋,还原不了颜色不说,还有被虫蛀的风险。”赵华说,辗转中,一次偶然机会他到彭州市军乐镇宣传中国鞋文化,浓郁的陶艺氛围让他灵光一闪,将陶艺与鞋子相结合可以很好保存鞋子。赵华说,陶艺的制作工艺复杂,不同的用料与烧制方式、时间长短变化都会让鞋子呈现出不同的样貌。然而作为“门外汉”,他却无从下手。幸运的是,赵华以陶艺形式一比一还原所藏鞋子的想法,得到了位于军乐镇的成都万山河陶瓷艺术文化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经商量,由赵华创作作品外形,陶瓷的烧制则交由万山河陶瓷艺术公司操作,通过共同合作让陶艺与民族鞋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展览上 陶瓷鞋子大放异彩

今年5月10日,寻鞋记·艺术展上,赵华在彭州制作的陶瓷鞋正式亮相。对于满族旗鞋花盆底,他尝试将烧制好的陶艺模型通过染料上色,达到色彩的明艳亮泽;而同样的满族旗鞋马蹄底,则是用不同的工艺烧制而成,鞋身绘制黑红相间的花纹和图案,质地更细腻白皙,同样的鞋型,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各自的特色,尤其受到参观者的青睐。此外,由赵华设计创作的牛头鞋也让不少观展艺术家赞叹其工艺的精湛。赵华介绍,牛头鞋的灵感源于自己骑车宣传鞋文化途中看到的路边的一只牛,它挣脱了鼻子上的缰绳,却被尾巴缠在树上,越挣扎流血越多。他感悟:外界的束缚可以挣脱,而最致命的束缚则源于自身,于是他为这双鞋取名为“致命束缚”。这双鞋由军乐镇独特的“汉砂”工艺制作而成。“汉砂”主要原料为硅、铝、铁、钛等,本身具有结构稳定、吸热吸冷等特质,制作而成的鞋子质感古朴、粗犷,更具原生态的美。

在与陶艺公司的合作中,师傅认真讲解,赵华虚心学习,偷学了不少“真经”。展出结束后,他回到家里开始自己动手烧制陶瓷,将自己的藏品以及见过却无法搜集到的鞋子以陶艺的形式再现出来。目前,他已烧制出50多个种类的陶瓷鞋子。

赵华说,除了会骑着单车继续寻鞋和宣传鞋文化外,闲下来他会继续烧制陶瓷鞋子。另外,目前他也正在与学校联系,希望能在学校展出自己的藏品,让孩子们从民族鞋中窥见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感受祖辈的智慧,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