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滋养百姓幸福生活
作者:唐妮      来源:     日期:2019-08-14    

镇镇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处处有健身场所,周周有文化活动……近年来,我市坚持文化自信,以惠民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文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文化队伍得到空前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创新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需求,城乡文化遍地开花,广大人民群众沐浴在文化惠民带来的温暖阳光中。

文化设施日臻完善 服务网络全覆盖

每天傍晚,遵道镇文化活动中心广场上欢声笑语一片,大爷大妈们跟着悠扬的音乐跳起了广场舞。而广场旁,扭腰健身器、拉力器、跑步漫步器、拉臂器、旋转轮等10余种健身设施应有尽有,大家扭腰跳舞打篮球打乒乓球,一个个健身锻炼其乐融融。“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各种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闲暇时间大家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锻炼身体,感觉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黄金村村民肖秀芳开心地说道。

“到农家书屋看书、看报、借阅书籍的村民经常是走了一批又来一批。”广济镇天平村党支部书记王泽富说,他们的农家书屋设在村上的便民服务中心内,只要村民一有空,便会到农家书屋来借阅书籍,借阅内容包括各种种养殖知识、养生知识、文学故事和生活小常识等。

近年来,随着我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和推进,全市各乡镇均已建成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乡镇及村级健身路径工程等。目前,全市15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建立村级文化院坝70余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1个,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151个,全民建身路径130余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余个,打通了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聚居点延伸,向居民身边延伸。另外,市文化馆、博物馆、年画馆、体育中心也实行全天候对外免费开放,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市民幸福感增强

4月25日,什地镇文化广场上欢声笑语,一片沸腾。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什地镇党委政府主办的2019年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惠民演出正在上演。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声、幽默的小品,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赢得了台下观众的声声喝彩。“我最爱看文艺演出了,在镇、村就能经常看到精彩的文艺表演,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简直是太好了,太方便了。”齐天镇兴民村3组的王贵荣早早地就带着自己2岁大的孙子前往演出现场等待着精彩节目登场。

“送文化下基层”是我市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一个小小缩影。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城市乡村,我市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开展得红红火火,大大小小的文化场所热闹非凡。日前,“我和我的祖国”——“东圣道生一杯”青年歌手大奖赛正在火热海选中,这无疑又是我市群众文化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惠民为宗旨,围绕年画节、梨花节、赏果节等重大节庆活动,认真抓好节庆文化活动的开展;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及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赞赏。坚持每年组织开展“百姓戏剧舞台”、“新春唱大戏”、戏剧下乡、消夏戏剧等戏剧惠民演出,协调开展川剧座唱。以“送文化下乡”活动为契机,抓好文化下基层惠民活动;以群众参与为目的,组织抓好广场文化活动、大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日、文艺调演,使文化活动切实惠民利民,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目前,我市每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次,观众近30万人次。

本土文化队伍遍布城乡 文化“种子”生根发芽

“这只手要放低一点,头要抬高一点……”7月21日,九龙镇新龙村的文化活动室里,农家女文艺队正在排练新舞,队长刘明慧一招一式地教着队员们,时刻提醒他们注意规范动作。刘大姐告诉记者,文艺队成立于2009年,从最开始的8个人,到现在已有60多名队员。

“相比以前,现在大家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可高了。”刘大姐说,如今每个村都有文艺骨干,镇上还培育具有各村特色的业余文艺团队,大家经常一起排练,参加各类文艺汇演,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在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我市各乡镇结合自身特色纷纷成立特色文艺队伍,九龙的女子龙灯队、汉旺的威风锣鼓队、遵道的军鼓和腰鼓队、广济的狮灯队、清平镇羌汉山歌队、土门镇的高跷队、齐天镇的大鼓队等遍地开花,经过多年的积累,在我市各类文化节目中献出了精彩绝伦的演出。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已拥有各类基层文艺队伍160余支、5000余人。

“我们利用送文化下基层的契机对各乡镇的文艺队伍以及文艺节目进行培训指导,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投身到文化队伍建设中来。”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积极鼓励和引导文化馆工作人员、离退休文化工作者以及其他热心公益事业人士作为文化志愿者进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定期开展培训、辅导。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经费上的支撑,让农村文化“种子”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