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见在绵竹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作者:     来源:     日期:2016-12-09    

  市委书记  陈万见
  (2016年12月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绵竹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体现了胸怀大局、忠于人民的责任担当,展示了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会议选举产生了绵竹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绵竹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和市人民法院院长;选出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及绵竹出席德阳市第八届人代会代表;顺利实现了新老班子的交替。这是一次高举旗帜、民主团结、务实奋进的大会。在此,我代表中共绵竹市委,向大会的圆满成功、向新当选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五年,绵竹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五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紧扣全市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人大职能和代表作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推动改革发展、健全监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在此,我们向近几年离任的十七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荣炳忠同志和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向十七届市人大全体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未来五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五年,更是大有作为的五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新的形势任务,给市人大、“一府两院”领导班子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各位代表奉献智慧力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十三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在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业绩。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增强使命,精诚团结,在弘扬新时期绵竹精神中作出表率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共同的家园,寄托共同的守望。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的新时期绵竹精神。“敢想敢干敢担当”是对全市党员干部的要求,“创新创业创一流”是对全社会的倡议。绵竹人历来都有一股拼劲和韧劲,有敢于率先发展乡镇企业,一举甩掉“绵老五”帽子的辉煌历史;有敢于率先在全国建成县级商品公路“绵汉路”的胆略和勇气;有敢于从“5·12”地震废墟中挺立、创造灾后重建人间奇迹的激越和豪迈。这些壮举,都离不开绵竹人骨子里的精神力量,我们今天对绵竹精神进行重新诠释,既是对这种精神力量的提炼,又是对现实要求的回应。

  曾经的绵竹稳居全省十强县14年,这给绵竹人带来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但从08年到现在,绵竹无缘十强县,并与周边发达县市区的差距逐渐拉大,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在质疑,有人在观望,也有人在得过且过。当前,绵竹正处在转型发展、蓄势突破的关键时期,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迫切需要更富时代活力、更具鲜明特色、更加催人奋进的城市精神,来提振全市上下的精气神。

  “敢想敢干敢担当、创新创业创一流”的新时期绵竹精神,是绵竹丰厚文化底蕴、光荣历史传统的高度凝练,是绵竹人文特质、区域特质和时代特质的高度浓缩,是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核心理念。我们要让这样的精神,成为激励全市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使之真正内化为信念、转化为动力、实践于事业、运用于发展。新一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全体人大代表,要带头弘扬新时期绵竹精神,以勇于担当、勇争一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履职尽责,奋发有为,为夺取率先全面小康的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二、把握方向,凝聚共识,在实现发展新定位中勇于担当

  准确定位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市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我市“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的发展定位。这一定位,是基于绵竹自身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优势的综合考量,是推进绵竹转型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德阳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实践。确立这一定位,一方面是让我们的干部知晓未来五年应该干什么、应该朝哪些方向努力;另一方面,也想让全市群众预知绵竹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同时也监督我们干得好不好。干部有目标,群众有期待,绵竹的发展方向才会更加清晰、步调才会更加一致、行动才会更加坚决有力。

  工业强市是我们的基础定位。工业是绵竹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兴市之源。从上世纪90年代初大兴乡镇企业开始,“工业强市”始终都是绵竹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战略、第一目标、第一任务,绵竹工业因此实现了20余年的辉煌发展。工业经济比重一直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可以说工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着全市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但随着新常态的到来以及产业竞争的加大,绵竹工业自身发展不足、结构不优、创新乏力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建设工业强市,要的不仅仅是量的增大,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核心在转型升级、关键在创新发展。在座的代表中,有企业家、有创业者、也有各行业的专家。实现工业强市,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合力推动,市委、市政府将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好环境、制定好政策、提供好服务,但主体还是要靠我们的企业和创业者,大家要敢于创新、敢于投资、敢于发展壮大,努力创造新的一流业绩,共同建设有活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工业强市”。

  文旅名城是我们的转型方向。文化是城市的内在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绵竹有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绵竹的旅游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承载基础。将绵竹未来的转型方向定位于“文旅名城”,是放眼全省、全国产业发展大势,结合绵竹比较优势作出的科学谋划。过去几十年,绵竹的发展主要靠粗放的资源消耗来推动,新常态下这种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现实环境问题和绿色发展理念倒逼我们必须尽快转变思想、转变方式,将发展的重心和驱动力转移到新兴的文旅产业上来。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绵竹建设“文旅名城”的重要路径和有效抓手。11月初,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绵竹榜上有名,是四川17家创建单位之一、德阳唯一的创建单位。这既是对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充分肯定,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建设“文旅名城”的决心和信心。当前,推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就是要实现文化产业、现代旅游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逐步从景点向景区转变、景区向目的地转变,将整个绵竹全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构建区域资源有效整合、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有机整体,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西部健康养老基地、大九寨环线重要游客集散地、成都平原特色休闲度假目的地”四张旅游名片,提升“酒乡画城·山水绵竹”的城市品质。在座各位代表都是我市的精英骨干,推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文旅名城”建设步伐,需要我们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一起来添砖加瓦,共同推动绵竹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提升。

  美丽家园是我们的提升目标。无论是从现实问题还是发展需求来看,生态环境改善都是绵竹发展的关键所在。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绵竹最宝贵的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绵竹未来的提升目标定位于“美丽家园”,既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发展理念的现实行动,也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直面问题并加以改善的决心和勇气。当前,我市环保形势依然严峻,群众对环保工作的诉求依然突出,如果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工业发展空间必然受限,建设工业强市就是纸上谈兵;城乡环境得不到优化,全域旅游发展必然受阻,“文旅名城”就是一句空话。目前,全市正在开展环境保护“亮剑行动”,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四大战役”。市委在党代会上也庄严承诺,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心打好这场硬仗。

  人大代表历来十分关注绵竹的环保工作、关切生态环境改善情况,“美丽家园”建设中的“美丽家庭、美丽社区、美丽乡村、美丽企业、美丽学校”等创建,也与各位代表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希望各位代表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切实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推动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绵竹“美丽家园”建设事业,引领和带动全市企业、群众共同打造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美丽绵竹。

  三、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在推动改革发展中贡献力量

  市委结合全市发展新目标、新定位,对照德阳市委提出的“五个走在前列”要求和“12345”发展路径,制定了未来五年重点工作“六大攻坚行动计划”,成立了六个攻坚领导小组,分别由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协调各方、全力推动,努力将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

  其中,工业强市建设攻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面创新改革、招商引资、金融创新及园区平台建设、发展要素保障等工作。文旅名城建设攻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塑造特色文化品牌,谋划实施重点旅游项目。美丽家园建设攻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城乡环境治理、违章搭建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发展软环境建设攻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整顿、探索细化容错纠错机制和组织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履职评议等工作。干部能力素质提升暨人才强市建设攻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干部大讲堂”、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管理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调动干部人才积极性等工作。基层党的建设和社会治理攻坚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基层党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以及基层治理法治化等工作。这“六大攻坚”中,前“三项攻坚”是目标方向,就是要把党代会提出的发展定位落实落地;后“三项攻坚”是保障条件,就是要通过打通梗阻、提高效率、优化环境,确保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尽快落实、尽早见效、尽早见到最大效。

  在此基础上,市委将“六大攻坚”涉及的项目进行梳理、分类、明确,启动了重点项目“六大会战”,成立了“六大会战”指挥部,由人大政协主要领导、市委副书记、三位常委分别任指挥长,统筹协调、强力推进,目的就是为“五年攻坚”迈好第一步、为“十三五”发展打下更加扎实的基础。其中,城北湿地公园建设及中心广场改造会战,主要负责城北湿地公园、城南亲水公园和中心广场改扩建项目的实施。第八届中国月季展筹备会战,主要负责月季展筹备,包括农房搬迁、新村建设和园区布展等工作。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会战,主要负责城东新区幼儿园、小学、中学新建,市图书馆迁建,市人民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及就医环境改善,市中医医院改造提升等6个项目的实施。全域城镇化重大项目会战,主要负责城市建设管理提档升级工程,月季大道、S216汉旺至广济段、S419谷王村至九龙镇段、汉旺至什地沿绵远河快速通道、S107二改一、德茂公路绵竹段改造、武(都)马(尾)路改造工程等项目实施。“全域旅游”规划建设会战,主要负责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以及重点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引进及统筹实施。对外交通重大项目会战,主要负责旌绵城市干道、成都三绕连接线、绵茂高速公路、成兰铁路、成什绵轻轨等项目的谋划和实施。

  未来五年的发展,重点在思路,要通过“六大攻坚”,进一步理顺全市工作的中心和重点;难点在突破,要通过重点项目“六大会战”,把市委的决策部署具体到项目上、落实到行动上。新一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全体人大代表,要切实发挥自身作用,全程参与、全心支持、全力推动重点工作“六大攻坚”和重点项目“六大会战”,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聚焦主业、强化监督,在依法履行职能中促进发展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始终把服务发展、支持发展、促进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努力把党委意图、政府意愿和人民意志有机统一起来,推动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要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深入开展视察、调研等活动,提出具有前瞻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帮助市委、市政府完善决策、改进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切实担负起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把监督的重点放在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上、放在全市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紧紧围绕“一府两院”依法履行职能、法律法规实施等重点内容开展监督,推动依法行政、司法公正。

  五、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在发挥代表作用中积极作为

  各位代表必须深刻认识到,当选和担任人大代表,既是一种政治信任,更是一种社会担当。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深入基层,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要高度关注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多做沟通思想、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等工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推进增添正能量。要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聚焦脱贫、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多做研究、多提建议,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坚决守住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树立和展示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

  六、围绕中心、坚定立场,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开拓创新

  新一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全体代表,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保证市委的主张和意图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实现,真正做到与市委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要大力提升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和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推进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提升人大工作水平。市委将一如继往的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为市人大及全体代表依法履行职能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府两院”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人大作出的决定、决议,依法向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保障人大代表的权益,努力营造尊重代表、支持代表、服务代表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目标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利,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奋力作为,为开创绵竹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