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以“敢担当”的果敢,“争一流”的自信,创新升级推进发展。今年,市委响亮地提出了“严实有为敢担当,创新升级争一流”这一口号,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了全市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0月9日,德阳日报以《活力绵竹勇闯改革发展高地》为题,在头版头条的重要位置全面报道了我市在新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升级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今日本刊特予以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剑南春包装中心生产线 王义超/摄
四川盆地的秋天,温和润泽,绵竹沿山沿河景区在国庆假期迎接了来自市内外各地的游客,其中有一些人成了这种“田园、小城”休闲方式的“粉丝”,一年一年见证了这里的点滴变化。
“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的旅游收入已经突破20亿。去年全年只有19亿。”绵竹旅游局局长谭琦向记者介绍产业提升情况。
今年以来,在全国、全省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绵竹各项指标保持了合理的增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3.5亿元,同比增长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公共财政收入实现了13.9%的增长。
“严实有为敢担当,创新升级争一流”——在迎宾大道上,接二连三的巨型公益广告牌在反复向人们宣告绵竹人的时代责任、价值标尺。
这责任和这标尺引领着经济社会良性推进、健康发展。酒乡画城、山水绵竹紧随时代步伐,亮明旗帜,以“敢担当”的果敢,“争一流”的自信,创新升级抢抓机遇、严实有为活力四射。
创新升级,激活后发优势
“只有一个市场,那是非常危险的。”鑫坤机械副总经理甯福贵告诉记者。该公司是绵竹民营机械行业中最具活力的企业之一。2014年12月,鑫坤机械启动了核电叶片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开发,投资的1.2亿元预计在2016年“见到曙光”。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的剧烈波动中,从2014年起他们致力开拓国外市场,转而生产制造高端汽车零配件,目前市场稳定、订单饱和。
绵竹提出了机械制造加工产业“二二三”改造升级发展思路,包括编好两个规划——产业转型发展规划和特色园区规划;抓住两个方向——向成套设备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方向发展;做好三项工作——推动产业联盟、完善服务体系和推进智能制造。
“传统产业要在疲软低迷的行情中趟路,关键在结构调整,核心是转型升级。”绵竹经济信息化和科技局副局长李继华说。今年8月,绵竹机械行业再添生力军,东汽实业与绵阳西诺特合资组建四川东科新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2.8亿元新建盾构机刀具生产项目成功落地,预计该项目今明两年将实现销售收入共2亿元,到2019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近4750万元。
磷钛化工产业是绵竹的另一个支柱产业,而且关于这个产业对于环境生态的影响,李继华坦言,一直是一个颇为“敏感的话题”。在绵竹一份即将出炉的《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的实施意见》中,针对磷钛化工产业的低端产品、落后产能,多处出现了“严禁”、“不予供地”、“坚决取缔”等严厉措辞。“我们要逼迫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该改就改、该关则关,为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同时,大力支持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生产企业扩张发展。
面对白酒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引导食品产业龙头剑南春集团公司及时调整结构,研发推出了一系列中低端大众品牌,并通过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了销售行情逆势上扬。据统计,今年1-7月,剑南春集团公司工业总产值实现47.76亿元,同比增长14.19%,利税实现10.5亿元,同比增长38.24%,预计全年公司工业总产值将达到80亿元。
开拓促裂变,勇占机遇高地
旅游业是绵竹第三产业之中的龙头,“目前份额较少,但后劲足。”旅游局局长谭琦说。
金秋,绵竹旅游业迎来了一年之中的黄金时节。与此同时,绵茂公路的建设者们正战斗在大山深处的清平镇。今年汛期,绵茂公路汉旺至清平段已形成应急通行能力,目前,工程建设正按阶段目标任务有序开展。
绵茂公路的建设,将彻底改变绵竹“南通北不畅”的区位劣势,实现“北拓”。北拓,意味着成为进入“九寨黄龙”最便捷的黄金通道、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和通往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意味着唤醒沉睡着的北部山区旅游富矿,在现在兴旺的平坝、沿山片区旅游之外,再添重量一级。绵竹作为大成都旅游区重要节点的位置更为突出。
把目光吸引过来,给世人呈现的,应当是一个有内涵、有能量的绵竹。今年8月,绵竹市长陈万见率领绵竹代表团赴深圳参加第17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该市四汇斋年画和光芒新能源分别进行精彩路演,就创新年画产业发展和落地油开发项目向外“推销”绵竹,当即引来六家投资公司深度洽谈。
一来二往,9月初,深圳市华泰汇邦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与绵竹建立化学石膏再利用产业联盟,建立合作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高固废处理产业技术水平,推动固废处理产业向融合化、集群化、共荣化发展。
抢抓机遇,绵竹全力以赴抓重点、抓难点、抓创新,各项工作在攻坚克难中取得了新的成绩。一份关于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的报告指出,今年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更大,但绵竹一些主要指标却有很大进步,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去年上半年是13.7%,今年达到了14.4%,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去年上半年是5.1%,今年是7.8%,公共财政收入去年上半年是负增长,今年增速达到了12.3%。同时,绵竹的经济运行整体态势好于全国、全省和德阳市,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绵竹是9.6%,全国只有7%,省上是8%,德阳是8.3%。从市场主体的培育来看,今年上半年企业法人增长了12%;从经济运行的先导性指标“克强指数”来看,货运量、用电量去年一直是负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了正增长。
崇严尚实,有作为敢担当
金秋的绵竹大地,到处都是一片繁忙和丰收的景象。记者在九龙镇看到,风车节、采摘节正在火热进行,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商家和游客。
就在此前不久,该镇乡村特色产业集体启动“电商模式”,本乡本土的能人打算抱团触“电”,欲把这个镇的特色产业推向“大九龙”格局。虽是以民间协会这种形式在进行,但这背后的“推手”,是镇党委、政府。
九龙的“试水”,引起了绵竹刚刚成立的“互联网+”办公室副主任刘斌的关注,“即使是刚起步,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这种先行先试的劲头,是可取的。”刘斌说。
崇严尚实,敢于担当,有所作为——这是绵竹促进机关效能提升、干部作风转变的要求。德阳市委常委、绵竹市委书记陈彬在一次“三严三实”专题党课上分析,当前,正是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的“黄金时节”,广大党员干部要热情工作勇于进取,并将这种“精气神”转化为新常态下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动力,切实履行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职责。
克服“懒人主义”、不当“太平官”,一系列举措为绵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局面增添动力、激发活力。
首先是“快”:工业发展速度快、商贸旅游升级步伐快、旅游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快。
然后是“好”:对外开放的态势好、重点项目推进好、创新投融资机制进展好。
“稳”的方面:民生实事进展稳定、社会事业提升稳定、社会管理有序稳定。
快、好、稳,虽然只是三个字,但是内涵极为丰富,干部群众勤勉工作争创一流,一系列重头改革相继推出,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正在得到破解。该市常务副市长王洪在一次情况通报会上恳切地说:今年以来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虽然仍面临诸多问题,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回避、不掩饰、不推脱,坚持客观面对、冷静分析。
这个国庆大假,孝德镇年画村乡村旅游赚得“盆满钵满”。“我们村里不少村民放下锄头就可以拿起画笔作画,绘制年画的家庭作坊已有100多户了。”村支书徐世鹏告诉媒体记者。党委政府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的,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