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脑”种田的示范效应
作者: 陈晓霞 王平     来源:     日期:2015-01-27    

 

  本刊消息 1月中旬,在齐天镇圣寿村的田坎边,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博士、西南片区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汤永禄,正在为我市上百名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讲授新品种川麦104推广项目示范户中期田间管理技术。而这种因地、因苗、因时进行现场指导的农业技术培训班,是我市进一步借助“外脑”,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的有力之举。

  新项目的实施带来的是连片效应。川麦104新品种在我市得到推广应用,种植面积达到6.7万亩,占该市小麦面积的33.5%。随着川麦104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本土化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逐渐成熟,成为全市小麦高产创建的主导品种和主导技术。我市现有种粮大户113户,流转土地2.9万亩。为了发挥种粮大户在种粮技术和管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市农业部门在粮食作物生产和管理的重要节点都要举行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因地、因苗、因时进行现场指导,让种粮大户更直观、便捷地学习科学种田技术。  

  齐天镇是农业部(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当天,汤永禄分别从土壤、湿度等方面讲解了小麦的中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并回答了参训人员的现场提问。“今天小麦专家到田间授课,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好机会,让我受益匪浅。”齐天镇种粮大户刘光均高兴地说。

  为了拓展种粮大户的视野,提升其技能,我市不仅借助专家“外脑”,还组织种粮大户外出“取经”。去年11月,绵竹市农广校组织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种粮大户班的46名学员到南充市、广安市参观学习,借鉴当地的农业生产先进经验,助力绵竹市现代农业发展。同时,还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等骨干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让他们及时“补脑”,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