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灾区:在绵竹吃上了“江苏草莓”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5-06
![]() 鲜嫩的草莓令人垂涎三尺。本网记者 程远摄
![]() 大棚里种植的草莓已经成熟。本网记者 程远摄 ![]() 绵竹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邹明华向记者介绍示范园情况。本网记者 程远摄 来自成都的游客正在示范园内选购草莓。本网记者 程远摄 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绵宣 记者 徐关辉 程远)在风景如画的九龙山下,有一所深受绵竹农民兄弟欢迎的培训学校,这就是由江苏援建的绵竹高效农业示范园,园区具备示范、培训和推广技术的功能。来自江苏的农业专家在这里亲手种下了葡萄、草莓、桃、梨的幼苗,手把手地教给绵竹农民各种实用的农业技能,从此绵竹有了江苏的草莓。2011年4月底,本网记者重返灾区,也在绵竹吃上了江苏的草莓。 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是“5·12”地震后江苏省级财政直接援建的项目,总投资2515.5万元,其中江苏援建资金2155万元。项目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承建。园区占地300亩,示范的有草莓、梨、桃、葡萄、蔬菜、生态养殖等项目。该项目于2010年10月移交绵竹,由绵竹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继续建设和管理。项目移交后,绵竹市农科所密切与镇江农科所联系。在江苏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建设方案,结合绵竹实际积极加快园区建设,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绵竹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邹明华回忆:江苏的草莓大王王柏生和妻子是示范园里的驻点专家,绵竹的学员们亲切地称呼他“王老师”。他们在示范园里建起了5个草莓大棚,慕名来学的农民排起了长队。从培土、搭棚、育苗、施肥、梳果到采摘的全过程,王柏生总是毫无保留地耐心指导。 板桥镇康宁村3组的殷代斌在这里学会了草莓种植的新技术,立即在自家地里开始了实践。现在他的5亩草莓已经挂果,从春节到现在,他的草莓就卖了1万多元。殷代斌在大棚里告诉记者,他投入了3万多元,今年一年就能卖5万多元,净赚2万元。玉泉镇的钟长兴是示范园举办发酵床养猪技术培训班的得意门生。学艺归来,他信心满满,开办了稣源养殖场,养殖规模达600头。“这种养猪方法,生猪成长健康,肉质鲜嫩,每斤比普通猪肉贵1.5元,再加上现在政策又好,现在一头猪我能比以前至少多赚150元”,钟长兴算了一笔账。 现在,示范园里江苏援建人员虽然离开了,但负责这一项目的镇江农科所经常打电话给示范园,询问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忙解决,在今年1月还专门派出了两位专家回访园区,指导种养殖的新技术。 目前,示范园在绵竹全市已经发展种植示范户1200余户,示范面积达1500亩,草莓、蔬菜等项目已见成效,亩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发展发酵床生态示范户55户,饲养畜禽1.5万余头(只),培训农民近20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