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旺 新家园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5-06    
三年后,回想起2008年5月12日的那场浩劫,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画面也许就是屹立在绵竹市汉旺镇的那座钟楼。它的指针永远定格在了下午2点28分。

地震过去已近3年,那座钟楼依然挺立,而它背后那座被震成废墟的小镇正在走向重生。根据当地政府规划,5月12日前,所有受灾群众将搬进位于汉旺新城的新居。未来2到3年内,耗资近三亿元的汉旺镇工业地震博物馆将对外开放。

钟楼开始“修旧如故”

4月25日中午,车出绵竹市区,很快进入汉旺地界。在“5·12”地震中,汉旺镇死亡近5000人。2008年5月15日上午,汉旺与外界生命通道打通的第一天,记者就紧急赶到了那里,目睹了满目疮痍。

3年过去,当记者第四次来到汉旺广场上的那座钟楼附近时,发现除了那依旧定格的指针外,周围正悄然发生改变。在钟楼的一侧,立起了一座雕塑,那是一根黄丝带。

下午1点多,陆续有工人带着工具来到钟楼前,准备施工。负责人钟世祥说,汉旺钟楼及汉旺广场的修复工程从4月2日就开始启动,这也是即将开发的汉旺工业地震遗址公园的一部分。

钟世祥告诉记者,对于汉旺钟楼的修复,原则就是“修旧如故”,把它恢复到地震发生时那一刻的样子。“根据政府要求,我们要在5月8日前全部完工,5月12日当天,这里还将举行地震三周年纪念活动。”钟世祥说道。

地震遗址将临时开放

在钟楼的不远处,就是地震中受损最严重的镇政府所在街道和东方汽轮机厂家属区,60余座高层建筑,强震后几乎没有一座建筑完好,数千人长眠在了废墟下。三年已去,这片废墟依然处于封闭状态,未经允许,外人依旧无法进入。

记者经过特别允许后,进入了这片封闭的区域。街道两边到处是破损或者完全倒塌的楼房,周围一片寂静。在汉旺镇幼儿园,地震当天的学生值日表、地上凌乱的书本和书包似乎在诉说着当时孩子们逃生时的恐惧。一幢楼上,晒着两件褪色的衣服,像是主人刚离去不久。废墟上的油菜花,开得盎然。

据建设方负责人庞桂发介绍,根据规划,汉旺工业地震遗址公园核心区总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包括东汽部分厂区、东汽生活区、汉旺钟楼、汉旺老镇区遗址等。根据上级要求,“5·12”当天,遗址公园要临时对外开放一天,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参观。而遗址公园将在未来3到5年内全部完成并对外开放,耗资约3亿元左右,“资金主要靠绵竹地方政府来筹集,我们也将尽量争取中央支持。”

汉旺新城正焕发生机

在地震遗址以南3公里的地方,一座汉旺新城已拔地而起。走进新城,就像走进了漂亮的年画:粉墙黛瓦的崭新民居,随处可见的园林小景,川西风格和江南元素有机融合;外墙上各种题材的年画亮丽活泼。

彭大姐原是天池煤矿的工人,地震时,丈夫连同山脚下的房屋顷刻间逝去,沉痛的打击让她对生活一度失去信心。如今,刚刚搬进新房的彭大姐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女儿已经考上了大学,现在新房子也拿到手了,我相信以后的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

记者注意到,汉旺新城虽然规模不大,但配套设施齐全,村民们正在忙着装饰自己的新居。彭大姐说,现在许多人都像她一样,渐渐忘却了伤痛,重新规划未来的生活。

“当初,我们规划设计都是具有前瞻性的,现在的汉旺新城比震前的老城要先进20年。”汉旺镇副镇长杨桂芝告诉记者,汉旺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被评为全国灾后重建规划一等奖。迄今,全镇72个在灾后重建项目已经完成92%,一个具有现代化风貌的汉旺新镇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现在我们将重新起航,实现千年古镇的再次崛起。”杨桂芝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汉旺镇各项经济指标已经接近震前水平。(特派记者李阔、项春雷四川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