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援建半年中,他失去三位亲人
作者:
来源:
日期:2011-05-06
2011年05月05日 05:39 临近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昨天汶川特大地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到南京,在钟山宾馆举行报告会,6名亲历救灾和重建的代表向大家讲述的那些动人故事,感动着在场来自南京各高校的师生代表、部分公安干警和武警战士。 援建展示“苏州速度” 沈国芳是苏州市经信委主任,同时他也是苏州对口援建绵竹的指挥长,汶川地震后,他带着200多名规划设计师、20多个工程队、5000多名建设大军,来到四川绵竹援建的第一线。 沈国芳记得2008年12月21日,灾区第一家用板房搭建的援建规划展厅正式对外开放。那天,背着竹篓的老汉、抱着孩子的妇女、学生都赶来了,整个展厅和院子被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围着他们说:“太美了,这是我们孝德吗?是我们绵竹吗?” 在绵竹的700多个日日夜夜,苏州完成了103个援建项目,占江苏的三分之一,投入28亿元,占江苏的四分之一。援建6个新镇区、18所学校、9家医院、30多条马路。承建的绵竹市体育中心,在江苏援建项目中单体规模最大,只用了9个月就全面竣工,是国家规定工期的一半。 他未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然而,就在沈国芳赴绵竹不到半年时间,他竟一连失去三位亲人。先是大哥,突发心肌梗塞,英年早逝。岳父长期卧病在床,临终时作为女婿的沈国芳都不能在身边。沈国芳说,最对不住的是他的父亲。他刚到绵竹不久,父亲就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怕他分心,老人一再叮嘱家人叫他在四川安心工作。 2009年3月初,在“绵竹年画走进苏州桃花坞”活动期间,他抽空去了趟医院,父亲一直拉着他的手不放:“国芳,我时间不多了,有空就来看看我。”“当时我特别心酸,真希望能留下来陪陪老父亲,但那时正是苏州援建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刻,70多项工程铺开了摊子,很多事情要处理。” 3月19日中午,他还在工地上,就接到父亲病危的通知,急忙赶往机场,半路就传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连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援建很辛苦,但值了 不仅仅是沈国芳,那段时间,为了绵竹的援建,大家已不知疲惫。张家港指挥长陈建新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可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病号,每天拿起针管给自己打一针,照样风里来雨里去。在清平,山上的石头还在滚,脚下的土地还在摇,水电不通,道路堵塞,江阴指挥长沈文华硬是带着队伍把援建大旗插到了工地上。 沈国芳说,直到现在,只要一闭上眼,那些激动人心的场景就让他热泪盈眶。他说,尽管在绵竹很辛苦,但是现在看到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了,他就觉得值了,他会永远珍藏这些美好的回忆。 在报告会上,四川省绵阳市委常委、北川羌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兴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处长王智永,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党委副书记贾正方,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许解良,以及武警交通指挥部直属工程部副主任刘文政也都进行了汇报。快报记者 赵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