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村:一幅画里的产业
作者:唐金龙      来源:     日期:2014-02-12    

 

  2月3日,阳光的午后,走进绵竹年画村,画在居民家墙上的巨幅年画,很亮眼。

  各地来的游客,端着相机,在年画村里走着、拍着。

  走累了的人们,则找一处茶馆,要一杯清茶,拖一把椅子,在太阳底下坐着,享受冬日的暖阳。

  已故年画大师陈兴才的孙子陈刚正在自家的年画作坊里接待着游客。

  “现在,除了我们陈家,年画村从事年画产业的人员有1000多人,开发出刺绣年画、陶版年画、手绘年画等上百种与家装、生活相关的年画品种,年画产量也从最初的年产4000幅增加到去年的3万幅,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年画从业人员的年人均创收也达到2万元。”陈刚说,在回来继承爷爷的手艺前,他在广州打工,“我今年赚了几万元钱,比外出打工自由,自主创业。”

  爷爷陈兴才是绵竹最著名的年画艺人、南派传人,作为绵竹年画南派第9代传承人,陈刚接过了这个年画家族发扬光大的重担。陈刚除了从爷爷那里继承了传统的年画制作技艺,还不断进行创新。

  “制作工艺还是传统的,只是载体从单纯的纸,变得多了,衣服、手绘、陶版什么的,但,人们还是喜欢纸质装裱的。”陈刚说。

  这个因年画而得名的村子,除了将年画做成了产业,还带热了这里的乡村旅游。

  如今,作为国家4A级旅游区,这里年画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有近100家特色农家乐、农家居、农家茶馆,不少以前外出打工的人们,留了下来,自主创业,并形成了一些特色的餐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