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政策扶持 圆了青年“致富梦”
作者: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3-07-02
开栏语: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创历史新高,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市如何积极应对?本刊从即日起推出《又到一年就业季》栏目,报道我市出台相关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部门送资金、送信息、送技术、送服务,因地制宜进一步拓宽就业领域和渠道,引导青年学生到基层、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就业,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以及我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敬请关注!
本刊消息 “小李,快来看看,这是地税局新出台的优惠政策,对你们大学生创业很有帮助哦!”6月28日,在市区东门,正在打扫店内卫生的李治强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
“哎呀,原来是人社局的韩哥,快请进,您又给我们送什么好政策来了。”原来,为了帮助我市大学生青年创业,市地税局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青年,都可以享受每年一定限额的税收减免。第一时间拿到文件之后,市人社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就及时把政策送到了大学生手中。
李治强家住紫岩社区,在苏兴街已经经营了3年多的地板生意。如今,他的地板在绵竹的销售量相当好,在建材城也开了家规模不小的分店,事业小有所成。“现在政府对创业大学生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好了,我当初遇到瓶颈的时候,全靠政府拉了我一把。”李治强说。
2007年,李治强从省内一所院校的室内装修专业毕业。出来之后,他就远赴青岛打工,跟着师傅跑装修,学手艺。然而,微薄的工资对于这名志向远大的青年来说,他并不满意。打工期间,他看到了买卖建材中的巨大利润。
2008年地震之后,绵竹的房屋坍塌一地,远在他乡的李治强不仅心系绵竹,对于这名有着强烈致富梦想的青年,他更是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地震之后,我决定回家。那个时候绵竹的房屋都百废待兴,50多家经营地板的商铺也只还剩几家。我必须在这个时机拼一拼。”当其他商人还在观望犹豫的时候,2009年初,李治强利用打工时挣的工资和家里部分支持,率先在苏兴街开了一家地板经营铺。
然而,生意并不是这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想得那么好做。起初,他的铺子少有顾客光临。“在生意最淡的时候,几天甚至一周都没一个客人,就更别说接单上门安装了。”李治强将原因归结于大家都忙于灾后重建,还无暇考虑房屋装修。但当绵竹的新房大部分都建起来之后,他的生意也并不见得好转。
“缺乏经验,不会推销,不会把握客户的心态。”一段时间之后,李治强终于找到了生意淡薄的原因。但是,长达近一年没有生意,小店经营已经陷入困境,再加上不菲的房租,更是让他雪上加霜,不断打击着他的创业信心。那个期间,李治强跑遍了亲戚朋友,但筹来的的资金微乎甚微,眼看着苦心经营的“创业梦想”几近破灭,李治强心有不甘。
2010年初,他和朋友在聊天时听说到了“大学生就业扶持”这一政策,他马上向社区递交了相关证明。通过一段时间审核之后,李治强顺利拿到了3000元就业扶持款。“虽然金额不多,但这笔资金无疑于雪中送炭,让我看到了希望。我懂得了身边还有很多人看着我,关心着我,政府都在倾力帮助我们,我不能就此放弃,我不能丢这个脸。”
重拾了信心,李治强致富的欲望更加强烈。找准之前经营不善的原因之后,他想尽了办法来改变现状。跑广告、搞宣传,来了客户之后,他都是亲力亲为,了解客户的需求,员工安装之后,他都要亲自上门检查,一有问题就及时解决。从一天一单到一天几单,他的生意逐渐红火,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喜欢到这么一个负责任的小伙子店里买地板。“生意最高峰的时候,一天最多有30个签单。”看着“致富梦”慢慢变成现实,李治强也十分高兴。
而那之后,人社局并没有减少对李治强的帮助。每当市上有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出台,他们都要派人前来送达。久而久之,李治强和人社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小韩已经十分熟络,彼此间成了朋友。
如今,李治强仍然心怀感激,“如果当时没有那笔扶持金,我可能真的就放弃了这门生意,人社局送来的不只是扶持,更是对我们创业青年的一份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