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企业家的不懈追求
作者:周静 文/图
来源:
日期:2013-06-21
一位企业家的不懈追求
■追梦人:吴开弟(东汽实业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幸福梦想: 通过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职工搭建平台,实现人生优异。 ◆追梦故事: 从东汽一名普通工人干起,再到班长、工段长、车间主任逐步成长为东汽优秀的分厂厂长的吴开弟一直很被领导看好,认为他具备“帅才”潜质。 1999年,承担东汽所有后勤服务,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东汽实业公司正式建立,吴开弟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面对500多名后勤员工期待的目光和宾馆、商场、印刷厂、养殖场等一大摊子纷繁复杂、亏损严重的业务网点,吴开弟感到肩上的压力前所未有的大。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思考,吴开弟果断提出“优化产业结构,该退则退、该进则进,集中精力发展有盈利能力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其中养殖场养殖猪、鸡鸭、鸽子等业务全部砍掉,主攻奶牛养殖。2001年筹资30余万元建立乳品深加工生产线,第一次将东汽牛奶推向市场,一度时期,东汽牛奶成为德阳周边响当当的乳品品牌。调结构初试牛刀取得成功,吴开弟决定朝着自己的发展梦继续前行。 如何突破实业公司传统的后勤服务行业,寻找新的产业项目?2001年,吴开弟嗅到了中国制造业即将复苏的商机,他顶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抓住机遇,向制造业进军。没有场地,没有设备,没有技术人员,怎么办?他四处寻找,最终在德阳扬嘉租下一间不足600米的场地,租回生产设备,又四处打听,登门邀请东汽退休的工程师技术员,经过艰苦努力,成功生产出爬犁地等东汽配套产品,当年实现利润40万元,随后几年,公司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 2005年,东汽实业按照规定实施主辅分离二次改制,员工也彻底改掉国企职工身份。当时,公司靠租用厂房发展起来的制造产业基础并不雄厚,其他的后勤服务业经营基本能够维持。改制后是维持现状,走到哪算哪,还是背水一战建设自己的产业基地,将制造业做大做强?十字路口,吴开弟再次果断决策:在绵竹二环路征地建立东汽实业大本营——康宁工业园。承受着外界的质疑和压力,吴开弟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一方面拼命寻找产品。2006年,经过无数挫折,康宁园风电机架配套产品全面投产。 就在东汽实业扬帆奋进的时候,5·12特大地震发生了。地震中,公司在汉旺的宾馆、加油站、印刷厂、食品公司等所有产业全部毁坏,伤亡员工数十名,汉旺200名员工顷刻间失去了饭碗。面对残酷的现实,吴开弟庄严承诺:员工人数不减、工资不减、岗位不减。 白天抗震救灾,晚上苦苦思索。吴开弟与领导班子充分发扬“东汽精神”,从产业定位、经营模式、人才战略、文化建设等为东汽实业再次进行战略布局,并迅速形成了公司《灾后3-5年发展战略纲要》,随后带领几百号员工朝着发展振兴的梦想再次起航。 2009年9月,公司钢结构厂和包装厂开机生产;迁至德阳,为大东汽提供后勤服务的餐饮公司、物业公司也相继投入运行。2010年,公司在江苏工业园征地100余亩,进行包装、重型加工、核电部套生产。 经过吴开弟10余年的布局谋划,东汽实业公司大制造、大物业、大餐饮的产业版图已经初具雏形,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持续低迷的现实,他又在思考着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大力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制造产品,力争5年内将公司推向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