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甘洛系列报道④】绵竹:电商搭台 助力甘洛特色农产品“出山进城”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姜世琼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10-24    

“家人们注意啦!今天重磅安利咱们甘洛县的特产海棠香肠!这些香肠用的全是精品五花鲜肉,猪是纯粮食喂养,肉质紧实,味道巴适……”10月16日下午2点,甘洛县电商运营中心的直播间刚一开启,两位主播热情洋溢的推介瞬间点燃气氛。开播仅十几分钟,在线观众已突破百人,下单提示音此起彼伏,销售热潮初现。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电子商务正日益成为驱动区域发展的强劲引擎。近年来,甘洛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众多品质优异的特色农产品。然而,险峻的地形犹如天然屏障,阻隔着农产品的外销之路,加上当地电商基础近乎空白,这些藏于深山的优质特产,难以突破地域限制,叩开广阔市场的大门。

为突破发展瓶颈,绵竹市第四批援彝干部在对口帮扶工作中聚焦关键、精准发力,注入专项帮扶资金,以创新思维推动甘洛本土特色产业与电商新业态全面融合。核心举措之一,就是高标准打造电商运营中心,并系统化启动“农特产品品牌塑造与销量提升项目”,为当地优质农产品插上“数字翅膀”,开启“山货”出山进城、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在甘洛县电商运营中心看到,特色展示区汇集了花椒、当归、人参果等各式山货。旁边的直播间则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从静态的陈列架送向动态的屏幕前,实现了从“土特产”到“网红商品”的价值飞跃。

“甘洛县的农产品品质没得说,卡就卡在销售渠道上。电商这条路要是走通了,根本不愁卖。”据绵竹市对口帮扶甘洛县前线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甘洛县农业局副局长曾凯介绍,2025年,指挥部精准投入400万元帮扶资金,创新采用“互联网企业+国有平台公司+生产加工企业+种养农户”的联动模式,并积极引入腾讯云等相关互联网企业技术支持,为农产品打通了线上销售的“快车道”。

下午4点,甘洛县红岩湾湾建顺食品厂苦荞面生产线全速运转,工人们正忙碌有序地进行晾晒、切面、封装。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产品一经下线,便立即发往电商运营中心,确保直播间下单的消费者能尽快品尝到这份来自大山的“美味”。

“我们一直专注杂粮产品,过去销售主要靠线下渠道。自县里建成电商运营中心后,我们打造了产品线上销售平台。”该企业负责人叶建顺表示,电商销售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全新活力,其中直播带货的成效最为直观,交易额已突破5万元,为企业发展开拓出了新的市场格局。

电商发展,人才先行。在绵竹市的对口帮扶下,甘洛县积极构建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因地施策开展各类培训,为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目前,已成功培育本地电商人才60余名,并完成了从培训到上岗、从产出到转化的完整闭环。

在此基础上,甘洛县以抖音平台为主阵地,分批构建起覆盖快手、视频号、拼多多等平台共15家自营店铺矩阵,并与超6000名达人及机构达成稳定合作。通过“异地分销网络”与“飞地选品模式”的创新实践,并辅以集仓储、物流、售后于一体的综合销售体系,成功推动当地生鲜、当归、腊肉、面条等农产品销售额实现大幅跃升。目前,甘洛县电商总销售额已突破2000万元,直接带动本地超千户农户实现增收,蹚出了一条富有内生动力的电商助农新路径。

“为实现销量的有效增长,我们将持续做强品牌、做精产品,在提升‘甘养纪’‘甘果语’线上线下曝光量的同时,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包装、工艺与产销衔接,将品牌声量转化为切实的市场销量,完成产业的提档升级。”曾凯说。

如今,这趟从田间驶向“云端”的数字快车,正载着甘洛的乡土风味与振兴希望,在绵竹市倾情帮扶铺设的“致富路”上全速前行,书写乡村振兴奋进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