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甘洛系列报道③】绵竹援彝干部刘力:守护深山出行路 点亮乡村“致富灯”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李蕉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10-23    

在甘洛县的层峦叠嶂间,一条条盘山公路如丝带般蜿蜒伸展,不仅打破了山川阻隔的闭塞,更串联起一位援彝干部的如磐初心与默默坚守。来自绵竹市交通运输局的刘力,用整整两年半的时间,在这片土地上倾情奉献,以实干与担当书写下一段动人的帮扶故事。

守护道路通畅 筑牢安全防线 

10月16日清晨,山风微凉,刘力与同事们穿行在甘洛县的盘山公路上,开始新一天的巡查任务。这里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每一次细致排查都关乎着沿线群众的出行安全。

在国道G245新市坝镇特克村段,挖掘机轰鸣作响,忙着清理从山坡上滑落的碎石与泥土。刘力守在一旁,目光专注,时而抬手指挥,时而上前细查。“甘洛县地质条件复杂,山体岩层脆弱,每遇风雨侵蚀,便容易发生落石甚至塌方。”他说,及时清理塌方、保障道路畅通,是他们重要的工作任务。

汛期的甘洛县,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今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诱发国道G245沿线发生大面积滑坡与泥石流,泥沙裹挟巨石倾泻而下,道路严重受阻。接到险情通报后,刘力与同事们火速奔赴现场。

一路上,车窗外因道路阻断而滞留的车辆排成长龙,司乘人员眉宇间凝结的焦虑,让刘力肩头的责任越发沉重。抢险现场的严峻程度远超预期,泥石流和巨石堆积在路面,清障工作非常艰难。更令人揪心的是,山坡上还时有碎石滚落,严重威胁现场人员的安全。

在大型机械的轰鸣中,清障工作紧张推进。刘力紧盯山体变化,及时传达指令、预警险情,全力保障清障人员的安全。经过一上午的连续奋战,道路终于恢复通行。看着车辆缓缓驶过,他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有了片刻的放松。

作为绵竹市第四批援彝干部,刘力常驻甘洛县道安指办,承担着道路巡查与乡镇交通督导的核心职责。2024年9月,他与同事在海棠镇蓼坪村路段巡查时,发现此处坡陡弯急,多段道路紧邻悬崖却未设安全防护设施,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刘力及时上报并进行全程协调,该路段迅速完成了1公里护栏的加装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通过刘力与同事们的一次次细致排查、积极沟通与持续推动,甘洛县已在13个乡镇的隐患路段,累计安装防护栏40余公里,为当地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道路安全防线。

深耕特色产业 拓宽振兴路径

秋日里,阳光洒满甘洛县田坝镇麻窝村。在该村特色苹果产业园里,连绵的果树枝头,红艳艳的高山苹果压弯枝丫,果农们在林间忙碌穿梭,眼角眉梢满溢着收获的欢欣。这幅动人的乡村丰收图景背后,是一段艰难的转型之路。

坐落于甘洛县西部的麻窝村,位置偏僻,发展滞后。村民们早在2014年就种下200多亩苹果,却因道路不畅、灌溉落后,导致果品不佳,销售艰难。

转机出现在2024年,随着绵竹市对口帮扶工作的深入推进,前线指挥部立足当地资源,以政策、资金、技术“三轮驱动”,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基础设施,立志将这片果园打造成特色产业标杆。始终坚信“长效帮扶”的刘力,主动投身园区升级。他着力攻克了道路与灌溉等基础设施瓶颈,促进了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

曾经滞销的苹果,如今已成为麻窝村乡村振兴的“火红产业”。小小的苹果既化解了就业难题,让村民收入实现大幅提升,更让刘力扎根乡土、服务乡民的初心更加坚定。

田坝镇罗群村桑旅融合产业园的蓬勃发展,也凝聚着刘力的心血与付出。两年前,正当园区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却因基础设施短板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2023年6月,刘力与前线指挥部的同事们深入调研,精准施策,推动200万元专项资金落地,对园区实施了全面改造升级,为园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如今,罗群村桑园核心区已拓展为300亩,总规模达1200亩。昔日“养在深闺”的村落,如今一跃成为热门打卡地,游客量激增50%,有力带动了亲子游与周边游市场的持续升温。

从紧急的道路抢险到长远的产业帮扶,从细致的安全巡查到温暖的民生关怀,刘力始终以交通人的专业与担当,在甘洛的山水之间,铺就着通向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如今,绵竹市第四轮对口帮扶甘洛县工作临近收官,站在新的起点,刘力目光坚定地说,“这段岁月让我在磨砺中成长,于奉献中坚定。未来无论身在何方,我都将始终以实干为笔、以担当为墨,为绵竹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