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名城】汉旺:民宿产业的“情绪消费”为破圈发展注入活力
作者:王平 文/图 责编:唐敏 编辑:李蕉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10-12    

在传统旅游“吃住行游购娱”模式之外,一种新的趋势正在汉旺镇的青山翠谷间悄然生长——民宿不再仅仅是旅途中的歇脚处,更成为承载情绪、安放精神的容器。一批深谙此道的主理人,以独特的空间叙事与情感连接,将“情绪消费”转化为引客留客的核心魅力。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8天大假,汉旺镇新开村的“半山雲涧”、白果村的“涵山竹灵”两家民宿客人入住天天爆满。

半山雲涧:钟思红与“记忆共鸣”的唤醒

在紧邻汉旺镇新开村吉祥寺旁的“半山雲涧”民宿,其魅力不在于奢华的设施,而在于她精准地捕捉并复刻了一种集体情感记忆——关于“外婆家”的温暖印记。

踏入雲涧,木墙斑驳,窗花通透,老式收音机里流淌着舒缓的旋律,院子里随意摆放的竹椅、石磨、瓜果,无一不是精心策划的“记忆开关”。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一个强大的情绪场域,让都市人瞬间穿越回那个无忧无虑、被纯粹关爱包围的童年夏日。

国庆假期,“半山雲涧”的藏式咖啡十分火爆,还有露地烧烤,让游人唇齿留香。

钟思红不仅是空间的设计师,更是情绪的酿造师。她亲自手作的时令养生菜,取材于山野;她温婉的陪伴与交谈,让客人感受到家人般的亲切。在这里,消费的不是一晚住宿,而是一次沉浸式的“情感返乡”。客人为那份久违的安宁与集体的怀旧情绪买单,在“半山雲涧”完成一次心灵的疗愈。

涵山竹灵:赵雨欣与“价值认同”的构建

如果说钟思红擅长唤醒过去,那么赵雨欣的“涵山竹灵”则致力于构建一个指向未来的精神乌托邦,吸引那些寻求价值认同与生命质感的同类。

赵雨欣将民宿打造成一个极致的美学空间与可持续生活样本。建筑与室内设计大量运用竹、木、石等原生材料,线条干净,光影巧妙。屋后的楠竹林,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会呼吸的会客厅。这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宣言——远离喧嚣,回归本真。

赵雨欣更深层的策略,在于构建一个基于兴趣与价值观的“社群”。定期举办的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香道、茶道体验等,让“涵山竹灵”超越了住宿功能,成为一个文化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平台。客人们在此消费的是与志同道合者相遇的归属感,是对一种理想生活方式的短暂体验与认同。

启示:从“卖房间”到“售体验”的产业升级

钟思红与赵雨欣的实践,清晰地勾勒出汉旺镇民宿产业的升级路径:从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卖房间”,转向提供个性化、情感化“体验”的价值创造。

“情绪消费”的核心,是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渴望连接、寻求意义、向往美好。成功的民宿主理人,是敏锐的心理学家和社群营造者。他们通过空间、内容与服务,将民宿转化为一个能激发特定积极情绪的“磁场”。

“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间房,更是一片星空下的童年记忆,或是年轻人的一种理想生活样本。”赵雨欣说,汉旺镇的青山绿水是底色,而真正让它与众不同的,是民宿主理人倾注其中的情感与智慧。当民宿成为情绪的容器、故事的载体,它便拥有了吸引人一再来访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