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绵竹:秋桃丰收满枝头 果农致富有奔头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编辑:李蕉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10-11
秋风掠过,桃香漫野。眼下,绵竹市剑南街道种植户王喜洪夫妻俩培育的中华圣桃已悄然成熟。青黄相间的果实低垂枝头,阳光透过叶隙在桃皮斑驳的纹理上跳跃,为秋野平添一抹生动的色彩。 10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王喜洪的桃园种植基地看到,整齐排列的桃树绵延成片,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他熟练地拆开套袋,圆润饱满的桃子次第显露,宛如一盏盏悬坠的灯笼,勾勒出醉人的丰收图景。 记者发现,与传统桃子品种相比,中华圣桃具有显著体型优势,单果普遍超1斤,最大单果可达2斤。作为晚熟品种,它不仅填补了秋季鲜桃市场空白,更因耐储运的特性降低了损耗率,成为电商和高端商超的优选。更难得的是,其果肉软硬恰到好处,入口清香浓郁,这一独特风味使其享有“桃中贵族”的美誉。 “我们这儿地理条件优越,非常适合桃树生长。今年的桃子又脆又甜,刚上市就接到了不少订单。”种植户王喜洪告诉记者,目前果园正值采收季,最佳采摘期持续20天左右,桃子市场售价50元/斤。 王喜洪原本是一名企业职工。2022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他萌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我和妻子认真讨论后,决定投身农业,希望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干出一番事业。”经过市场调研,他们发现中华圣桃品质优良、市场潜力大,而绵竹本地尚未有人种植这一品种。于是,夫妻俩果断在当地流转了5亩土地,开启了桃树种植的创业之路。 中华圣桃的种植过程充满挑战,其中人工授粉环节尤为关键,技术要求精细,稍有偏差就会影响收成。王喜洪夫妇在刚开始种植时,由于技术掌握不到位,首年结果时产量远低于预期,果园里稀稀落落的果子让他们倍感压力。 转机来自一句农谚的启发:“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王喜洪通过反复学习实践,悟出高产优质的秘诀在于土壤养护。他果断全程采用有机肥培育。在病虫害防治上,宁可多费人工也坚持零农药管理。这份对生态种植的执着,最终让他的桃子以天然品质赢得了市场认可。 “明年计划把种植规模扩大至10多亩,这样能多招些村里的闲置劳力,让乡亲们不出远门就能挣到钱。”王喜洪盘算着未来发展,“我们还要把桃园升级成采摘观光基地,让游客既能尝鲜果又能体验农趣。产业做强了,乡村振兴的路子自然就越走越宽。” 如今,在绵竹,像王喜洪这样的特色水果种植户正带动产业蓬勃发展。全市2.5万亩优质果园通过“种植+观光+采摘”模式,既丰富了农旅业态,又让农户获得了稳定收益。绵竹市将持续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技术指导、培育区域品牌,让特色水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